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痛風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尤其是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后的婦女,發病更為多見。由于傳統的碳水化合物及較低水平蛋白質食物,轉變為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品,加上部分人缺乏適當的體力活動,使體重超過標準,痛風的發病率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所以痛風患者要注意日常的保健,緩解痛風的發病癥狀。
1、控制總熱量
痛風患者要保持或達到理想體重,最好能使自己的體重低于理想體重10%~15%。要做到后者重點是控制每日進食的總熱量,飲食總量要比正常飲食低10%左右,不可過多吃零食,也不可每餐吃得過多、過飽。
2、低蛋白飲食
應給予痛風患者每公體重0.4~0.5克蛋白質,每日蛋白質總量應控制在40克左右,適當限制魚類、豆類食物的攝入量。每日1杯牛奶加2個雞蛋或瘦豬2兩即可滿足其肌體對蛋白質的需要,不可過多。
3、限制脂肪攝入量
為了促進尿酸的正常排泄,主張用中等量或較低量的脂肪,一般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為宜。在烹調肉時,應先用水焯一下撈出,肉中的嘌呤可部分排出,因而降低了肉食中的嘌呤量。在限制總熱量的同時,患者的體重會有所變化,但切忌減得太猛,因突然減少熱量的攝入,會導致酮血癥。酮體和尿酸相竟排出,使尿酸排出減少,能夠促進痛風的急性發作。
4、禁酒,少飲咖啡、茶、可可
酒精可誘發痛風發作并加重病情,應絕對禁止痛風患者飲酒;痛風患者在喝咖啡、茶、可可時也不可太濃、喝得太多。
5、保持充足的維生素B和C
維生素B和C富含于水果和蔬菜中,每日于飯后吃些柑橘、蘋果,以及在膳食中多吃些綠葉蔬菜,可使體內有足夠的維生素B和C。
6、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熱量的主要來源應是植物性食物為主,如面粉、米類、但不要過量,因為糖可增加尿酸的生成與排出。
7、多飲水
保持水分的補充、良好的血液循環對痛風病情有幫助,而且對痛風不發作的控制相當重要,痛風病人確保每人水分補充三千毫升左右,促進血液的循環。通過尿液促進體內尿酸的排出。還可降低尿中的尿酸濃度,預防尿道結石,延緩腎臟進行性損害。為了防止夜尿濃縮,夜間也應補充水分。
8、多吃堿性食物
堿性食物不是通常所說的用小蘇打發酵后做成的面食,如饅頭、包子、蘇打餅干等,而是指在體內代謝以后生成陽離子,使體液偏堿性的食物,主要是新鮮蔬菜、水果、牛奶、堅果、海藻等,值得向患者推薦。
9、限制高嘌呤食物
過去主張用無嘌呤的飲食或嚴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在限制嘌呤時,也限制了蛋白質,長期食用對全身營養帶來不良的影響。目前主張根據不同的病情,決定膳食中的嘌呤含量,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急性痛風時,每天嘌呤量應控制在150毫克以下,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攝入。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肝、腰、胰、沙丁魚、鳳尾魚、鰓魚、鯖魚、肉汁、小蝦、肉湯、扁豆、干豆類。
10、勤洗熱水浴
除飲食中注意外,還應勤洗熱水浴,可以幫助尿酸排泄,有條件者應每日一次。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穿過緊的鞋,防止血液循環受阻。
11、注意運動
適宜痛風病人的運動方式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同時對病態的關節部位做簡單的按摩,促進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建議痛風病人的運動方式為有氧,太極,晨跑,鍛煉,廣播體操為主。
溫馨提示:得了痛風,一定要注重日常的保健運動,以及飲食方面等多多研究,在選擇保健品藥物方面還是要選擇健康純天然的,降低痛風(高尿酸),據說黃一明排酸湯不錯,適量的運動,以及飲食方面,少吃一些含高嘌呤成分高的食物,這樣對治療痛風有很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痛風膳食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