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擔負著人體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排泄代謝廢物、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調節血壓以及內分泌等。當腎臟被各種慢性疾病侵襲,逐漸硬化和纖維化,失去了原來的組織結構,發展到后期腎功能喪失殆盡,多種有毒物質不能從腎臟排泄,潴留體內而中毒,故稱尿毒癥,又稱腎功能衰竭。最終因體內平衡嚴重失調波及各器官而難以維持生命。訖今尚無任何藥物可以把已毀損的組織恢復。
尋覓能夠替代腎臟排泄功能的方法成為醫學家的研究熱點,在醫學與工程技術人員的結合下,1944年第一臺替代人腎的透析機終于問世,把血液引入透析機,清除了尿毒素后,再流回人體循環,故稱血液透析。經半個世紀的努力,透析性能不斷改善,透析技術不斷提高,使尿毒癥患者不僅得以生存而且大多數尚能恢復工作能力。
醫學家們在臨床實踐中,萌發了另一種新構想,若能在人體自身的結構中尋找一種替代腎臟排泄功能的方法,不用依賴機器而生存,豈不妙哉。在40年代末,發現了人體腹腔具有兩大要素:其一是腹膜是天然的半透膜,而且表面積近乎人體表面積,可通過滲透梯度原理而發揮透析效能;其二是腹腔是一個密閉的腔,可容納相當容積的液體。這兩個要素決定了可以利用腹膜進行透析、排出體內代謝產物。很快,只幾年時間,腹膜透析技術面世,并日臻完善。與血液透析相互補充,形成了一系列的相當成熟的替代治療技術。
隨后,醫學家們發現,透析只能替代人腎的排泄功能,而其他功能(如內分泌功能)仍由于腎的損毀而無法替代。同種異體腎移便應運而生,把由于各種意外而殘廢者的健康腎臟,移植到尿毒癥患者體內,由一個外來的異體腎替代已毀壞的病腎,幾乎可以恢復腎臟的所有功能。但是科學研究無坦途,腎移植也經歷了逐步成熟的過程,移植技術、組織配型、抗排斥反應、抗感染等一系列問題逐步得到較好的解決。于是腎移植成為訖今為止的治療尿毒癥的最佳選擇。但仍有某些難題未解決,例如供腎來源不能滿足需求,對外來移植腎臟的慢性排斥反應還未解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