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發現: 乳腺癌根治患者手術前后均存在焦慮、抑郁情緒,且術后焦慮和抑郁心理狀態均較術前嚴重。手術前大多數患者認為“手術是令人恐懼的治療手段”,盡管她們有思想準備,但在手術實施之前,也會產生強烈的反應,患者會反復問醫護人員“我能活多長時間,手術疼嗎”之類的問題。患者因恐懼癌癥而痛苦、絕望,食欲下降,甚至絕食,其自控能力減退, 出現生物節律的紊亂。 患者除了對惡性腫瘤危及生命擔憂以外, 還擔心手術治療破壞了其女性第二性征的完整性,這是由于患者對腫瘤缺乏全面和正確的認識所致。 術后患者被證實患乳腺癌時,片面認為癌癥即是“絕癥”,甚至認為自己是“被判死刑而緩期執行的人”;手術引起的胸部外形改變, 影響了女性的形體美,引起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手術治療帶來的疼痛,也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一部分患者擔心手術及后期昂貴的醫療費用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而終日沉默不語、焦慮、抑郁。 以上這些都是導致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的重要原因。
因此,進行充分、恰當的心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在醫院方面,護理人員通過認知干預、情緒干預、行為干預(漸近性放松術、催眠、臆想治療等)、支持性心理治療使患者掌握了相關知識,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使患者掌握了心理干預的具體方法;在家庭方面,患者及其家屬應用在醫院所掌握的心理干預技術,通過教育性干預、行為干預、支持性心理治療、音樂療法等,為患者出院后的康復營造了適合治療和休養的家庭環境;在社會方面,通過集體心理治療、社區活動、社會支持和援助,每月 2次來醫院參加抗癌俱樂部活動以及利用上門、短信、書信、電話、網絡等方式進行跟蹤指導,使患者能通過多渠道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 醫院與家庭、社會一道幫助患者改善焦慮、抑郁情緒狀況,使患者保持健康而樂觀的情緒,保持和恢復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使患者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與疾病抗爭,幫助患者適應手術后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