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手術結束后,經過短暫處理,您將很快蘇醒;但手術后您將會感到不適,手、腳和頸部可能接上輸液管輸血和補液,又有心電監護,吸氧,還有導尿管留置導尿。為了避免發生早期關節脫位,您的雙下肢需呈外展位,兩腿之間放置軟墊,甚至個別患肢還需做皮膚牽引。這些措施均為了保證您平安地度過術后的早期階段。只要病情穩定,您將很快得到“解放”。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等穩定后,監護措施會在術后24~48小時內撤除;導尿管一般放置1~2天,能自行排尿后,即可拔除;術后2周拆線。唯有兩腿之間的軟墊,通常放置3~4周,具體的撤除時間要服從手術醫生的安排。幾乎所有病人度過術后2~3天后,全身情況可以很快恢復,傷口也不會有明顯的疼痛。如果患肢輕微移動即引起髖部劇烈疼痛或仍感到患肢異常不適,小腿、足背麻木,或足、踝活動不便等情況,應立即告訴您的主管醫生。
成功的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解除大多數病例患病髖關節的疼痛和僵硬狀態,使病人重新獲得相對正常的日常活動。但即使基本功能恢復后,我們仍不推薦進行競賽性運動或對髖關節的過度負重活動。
經過合理的鍛煉,很多病人手術后的髖關節屈曲可以達到或超過90o,甚至能做下蹲等動作。但下蹲動作不僅會增加關節脫位的風險,還會使人工關節承受異常高的壓力,縮短關節的使用壽命,因此,不推薦下蹲動作。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您將獲得一個無痛且可滿足正常退休生活的髖關節。
全膝關節置換術及康復訓練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已有明顯病損的膝關節表面的骨與軟骨,從而達到消除病痛、緩解癥狀和矯正畸形、恢復與改善膝關節功能。
目前每年在全球進行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超過60萬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觀念的轉變以及社會人群的老齡化,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病人愿意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通常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歷時2~3個小時。術后3~4天可扶助步器行走,2周后可回家康復,再經2~3個月的康復鍛煉即可基本步入正常生活。
膝關節術后的康復訓練很重要。若將手術成功完全寄托在手術技術上,而不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則不能達到手術應有的療效。手術后立即進行足與踝關節的伸屈運動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恢復肌肉張力,消除腫脹,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早期每天功能鍛煉兩三次,每次10~15分鐘。以下是術后下肢關節活動和肌肉操練的具體方法,但應在醫生知道下堅持訓練、循序漸進,每組動作10次起,逐漸增加。
1、 股四頭肌的練習:繃緊您的大腿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
2、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繃緊膝關節,稍稍抬起使下肢離開床面。
3、 屈伸踝關節:有節奏的屈伸您的踝關節。
4、 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地轉動您的踝關節。
手術3~4天后,以屈伸30o開始操練,每天增加5o的伸屈活動,那么在術后2周您將獲得0o至90o的活動幅度。隨后的康復訓練,您可以很輕松地獲得正常的關節活動度。此外,應強調的是,每次操練時,膝關節必須完全伸直,個別病人伸直膝關節有一定的難度,則更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加強操練。當膝關節完全伸直,您能將整個下肢抬離床面,表明您的大腿肌肉(股四頭肌)已有足夠的力量抵抗地心引力,這也表明,您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幫助下起床、下地,并可以開始扶杖站立和跨步行走。絕大多數病人,在術后4~5天可以下地扶杖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