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畸形的檢查應該怎么做好?靜脈畸形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嚴重危害著人類身體的健康,患動靜脈畸形應該及時地進行治療,避免疾病的加劇給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對疾病及時做出正確的檢查有助于患者對疾病的及時治療,由于疾病的病因有多種,正確的檢查能使我們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幫助患者早日康復。那么,動靜脈畸形的檢查應該怎么做好?下面就是我們的權威專家給大家的詳細介紹。
動靜脈畸形的檢查應該怎么做好?
1.顱內平片 多數病人無陽性發現。10%~20%病例可見病變鈣化,20%~30%的鈣化為線狀、環狀、斑狀或不規則狀,影像常很淡。若腦膜中動脈參與供血,可見顱骨腦膜中動脈溝增寬,顱底像棘孔擴大。顱后窩動靜脈畸形致梗阻性腦積水者,可顯示有顱內壓增高征象。出血后可見松果體鈣化移位。
2.腦電圖 多數病人腦電圖可出現異常,多為局限性的不正常活動,包括α節律的減少或消失,波率減慢,波幅降低,有時可出現彌漫性θ波。有腦內血腫者,可出現局灶的δ 波。幕下動靜脈畸形腦電圖常呈不規則的慢波。約50%有癲癇史的病人可出現癲癇波形。腦電圖異常發生在病變同側者占70%~80%。少數病人一側大腦半球動靜脈畸形可表現為雙側腦電圖異常,這是由于“腦盜血”現象,使對側大腦半球缺血所致。深部小的血管畸形所致的癲癇用立體腦電圖可描記出準確的癲癇灶。
3.同位素掃描 約90%~95%的幕上動靜脈畸形同位素掃描時可出現陽性結果,一般用99Tc或197Hg作閃爍掃描連續攝像。多可作出定位診斷,表現為同位素集聚。但直徑在2cm以下的動靜脈畸形常難以發現。
4.頭顱CT掃描 CT平掃時未出血的AVM呈現不規則的低、等或高密度混雜的病灶,可呈團塊狀,亦可點片狀,邊界不清。其內部高密度可為新鮮小出血點、含鐵血黃素沉著、膠質增生、血栓形成或鈣化。一般無占位效應,周圍無明顯的腦水腫征象。注射造影劑后,表現為明顯的斑點狀或團狀強化,有時可見與血管團相連的迂曲的供血動脈或引流靜脈血管影。病灶周圍可出現腦萎縮、腦室擴大或腦積水等。顱內出血時CT掃描可見蛛網膜下腔積血或腦內血腫,亦可伴腦室內出血。形成腦實質內血腫時常有占位征象,周圍腦組織水腫,腦室受壓、移位,甚至中線移向對側。
5.頭顱MRI成像 MRI檢查對AVM診斷有特殊的價值。一般來說,快速流動的血液、呈渦流形式的血流在MRI圖像上無論是T1加權或T2加權均呈低信號或無信號的條管狀或圓點狀的血管影,AVM表現為由這類“流空”血管影組成的團塊狀或斑塊狀病灶,邊界不規則,常可顯示粗大的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進出血管團。注射增強劑后,部分血管影強化。MRI對顱后窩的AVM診斷明顯優于CT,其不存在顱骨偽跡的影響。此外,MRI圖像中,可十分清晰地顯示AVM病灶與周圍腦重要結構的毗鄰關系,以彌補腦血管造影的不足,為手術入路的設計和預后的估計提供更詳盡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