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腦瘤手術后的患者應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的變化
若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礙,早期可表現為呼吸淺慢、不規則,氧飽和度下降。宜早期行氣管切開。術后3~7d為腦水腫高峰期,可出現瞳孔忽大忽小,可能與腦干水腫移位有關,故加強脫水、限制水攝入量。若出現血壓下降,心律不齊,及時給予補充血容量,進行血氣監測分析,保持電解質、酸堿平衡,給予小劑量強心藥,防止心衰發生。
2 根據不同部位、不同性質腫瘤制訂有效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計劃
并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加以實施。如針對延髓腫瘤患者,腦瘤手術后可能會發生呼吸障礙、胃腸應激性潰瘍出血及繼發呼吸道感染,需制訂了護理計劃并進行嚴密觀察,發現該患者術后無自主呼吸,立即給予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48h后出現呼吸機高壓報警,聽診雙側肺呼吸音減弱。通過支氣管鏡檢查發現雙側支氣管被大量的壞死組織及痰液結痂阻塞,經支氣管鏡灌注沖洗,并在總支氣管分叉之前灌注抗生素,有效緩解了呼吸道梗阻。
3. 呼吸道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呼吸障礙及繼發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見并發癥。定時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尤為重要。對氣管切開患者,應重視術后的早期護理,嚴格把好無菌、氣道通暢和濕化三關。對使用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為預防肺部感染,我們將患者靜滴使用的抗生素殘留液配成氣管內滴液。如將頭孢菌素類殘留液加入0.9%氯化鈉20ml,氣管內滴藥。15~20滴/次.h-1,或用頭孢氨芐1.0加0.9%氯化鈉20ml氣管內灌注,這樣既可保持呼吸道濕化,又便于痰液吸出,使肺部感染很快得到控制。同時定期做痰培養,以指導抗生素的應用,防止菌群失調引起的霉菌感染。
4. 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的預防與監護
早期應用甲氰咪胍0.2~0.4g靜脈注射,1次/8h,并留置胃管進行胃液監測,觀察胃內容物的性狀,同時注意測胃液的ph值,發現有出血征象及時處理。若出現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或胃管內抽出深咖啡色液體,應及時給予冰水洗胃,立止血1000 u靜脈注射,1次/8h,取得較好療效。
5 高熱的護理
首先要判斷是中樞性高熱還是感染性高熱。腦干術后多發生中樞性高熱,其次是因術后肺部、泌尿系或顱內感染等引起的感染性高熱。由于丘腦下部受損致丘腦功能紊亂,術后高熱呈稽留熱,是中樞性高熱的表現。嚴密監測體溫變化,采用綜合措施,及早盡快、安全、有效降溫。對中樞性高熱患者本組采用亞冬眠加冰塊物理降溫,效果滿意。對于感染性高熱除大量使用抗生素,可給予琥珀酸氫考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靜滴,或用退熱藥肌內注射,同時給予乙醇(30%~50%)擦浴。
6 營養支持
本組患者因不能經口進食,機體又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故易發生營養不良。患者在病程3~7d開始,采用鼻飼或深靜脈插管提供營養的方式。鼻飼早期胃管注入混合奶50~100ml,1次/8 h,適應后100~200ml,1次/6h。采用的食物配方為:奶粉、新鮮雞蛋、食鹽、麻油及魚湯、肉湯、米湯、菜湯及新鮮果汁。應激期的能量供給為200kj,恢復期的能量供給為167kj。同時做好管道的護理。鼻飼前給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抬高床頭30~40°后再行管飼,這樣可以預防誤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