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護理工作,才能保證患者關節在變形之前達到治愈的效果。
1、此期病人血液中類風濕因子的效價有所下降,免疫復合物測定趨于正常,關節及全身癥狀好轉。因此,應以動靜結合為原則,加強治療性鍛煉。基本動作為關節的伸展與屈曲運動,每日進行2-3次。活動前局部應行熱敷或理療。活動程度以病人能夠忍受為標準,如活動后不適感覺持續2小時以上者,應減少活動量,指導病人逐漸鍛煉生活處理能力,鼓勵病人參加日常活動。
2、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同時要耐心的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幫助病人認識疾病,掌握自我護理方法,恰到好處地運用休息、鍛煉、理療和藥物等多種方面的治療、護理手段,為病人減輕痛苦,促進關節病的恢復,保持關節功能。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護理效果。
3、臥床休息,注意體位、姿勢。可采用短時間制動法,如石膏托、支架等,使關節休息,減輕炎癥。進行主動或主動加被動的最大耐受范圍內的伸展運動,每日1-2次,以防止關節廢用。活動前關節局部可進行熱敷或理療,緩解肌肉痙攣,增強伸展能力有晨僵癥狀的病人應在服鎮痛藥后出現疲勞或發僵前進行活動。
4、加強皮膚護理,按摩受壓部位,定時翻身,保持床單平整、清潔,防止發生褥瘡。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粘膜感染及潰瘍的發生。加強胸廓及肺部的活動,如深呼吸、咳嗽、翻身、拍背等,以防止呼吸道及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