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病如果耽誤治療,可在1-3年病情惡化死亡,許多患者在初期時,由于癥狀輕微會對疾病有所忽視,無形之中加重了病癥,直到病情程度較重后才想起治療的重要性,此時危害變得更大,不利于疾病的治療。
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組病因未明,選擇性侵犯運動神經系統功某一部份的進行性變性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脊髓前角細胞【譯】:脊髓前角細胞是指的脊柱中脊髓灰質中的一類細胞)、腦神經運動核、皮質錐體細胞、皮質延髓束和皮質脊髓束。臨床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及相應肌群的萎縮、無力、延髓麻痹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體征。
運動神經元病習慣上根據癥狀分布特點分為數種類型,主要包括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和進行性延髓麻痹等。
其中,前者為本病代表性類型,其他類型可視為變異型。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中,少數不典型病例的首發癥狀,可從下肢遠端開始,后及上肢;或腹肌、脊肌首先受累;有些女性患者則首先表現肩胛帶肌萎縮;侵及胸大肌、呼吸肌者,可出現呼吸困難。而且,有部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患者人群,常合并帕金森病和癡呆,稱為帕金森-癡呆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復合癥。
運動神經元病的晚期癥狀:
一、下運動神經元型:少數肌萎縮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顱神經損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現舌肌萎縮,伴有顫動,以后腭、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漸萎縮無力,以致病人構音不清,吞咽困難,咀嚼無力等。球麻痹可為首發癥狀或繼肢體萎縮之后出現。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縮,以致臥床不起,并因呼吸肌麻痹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二、上運動神經元型: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癥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后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肢體力弱,肌張力增高,步履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干,則出現假性球麻痹癥狀,表現發音清、吞咽障礙,下頜反射亢進等。本癥臨床上較少見,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進展甚為緩慢。
三、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型: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縮,以致抬頭不能,呼吸困難,臥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歲間發病,約5~10%有家族遺傳史,病程進展快慢不一。 運動神經元病的特征
溫馨提示:發現運動神經元病癥狀,患者應該予以重視,以便控制疾病的發展,不要待癥狀加重后追悔莫及。
【參考文獻:《卒中與神經疾病》《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與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與治療:神經系統疑難病特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