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經系統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恐水怕風、咽肌痙攣、興奮狂躁及進行性癱瘓為主要表現。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皮膚受損;②有暴力行為的危險;③低效性呼吸型態;④營養不足。
皮膚受損
[相關因素]病犬、病貓等咬傷或抓傷。
[主要表現]可見咬傷或抓傷的傷口或痕跡。
[護理目標]病人皮膚恢復正常。
[護理措施]
病人被咬傷后立即用20%肥皂水或1%新潔爾滅長徹底沖洗傷口至少30分鐘,深部傷口用注射器插入沖洗,沖洗后用50%-70%的乙醇或2%碘酊擦傷口,傷口不宜縫合,也不宜包扎。
遵醫囑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傷口四周及底部進行浸潤注射。
遵醫囑使用破傷風抗毒素及抗生素。
應用狂犬疫功進行全程預防接種。
指導當地對狂犬和可疑狂犬進行捕殺和嚴格管理。
[重點評價]受損處有無感染征兆。
有暴力行為的危險
[相關因素]病毒導致急性彌漫性腦髓炎。
[主要表現]興奮、狂躁、恐水、怕風,恐怖表情。
[護理目標]病人無受傷及傷害他人的現象。
[護理措施]
將病人安置在單人房間,房間應安靜,溫暖,并懸掛深色窗簾避光。
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如光、風吹、音響、水聲等。
各項治療及護理操作應簡化,并集中使用鎮靜劑后進行,動作宜輕快。
躁動不安者加床欄或適當約束,防止外傷或傷及他人。
遵醫囑使用鎮靜藥物如氯丙嗪、安定等,并觀察藥物效果。
[重點評價]病人興奮狀態的緩解程度 。
低效性呼吸型態
[相關因素]
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
呼吸肌痙攣。
[主要表現]呼吸困難,皮膚口唇紫紺。
[護理目標]病人能維持正常的呼吸型態,表現為呼吸平穩,頻率正常,皮膚顏色正常,血氣分析值正常。
[護理措施]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各項護理記錄。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
遵醫囑給予氧氣吸入。
備好急救藥品及器械,如鎮靜劑、呼吸興奮劑、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包、吸痰器,人工呼吸機等。
必要進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機,
保持病房安靜,避免因聲、光、水的刺激而引起的喉痙攣。
遵醫囑抽血做血氣分析。
[重點評價]
呼吸困難是否改善。
動脈血氣分析是否正常。
營養不足
[相關因素]
咽肌痙攣致吞咽困難。
疾病引起代謝需要量增加。
[主要表現]體重下降。
[護理目標]病人體重不下降;吞咽功能改善。
[護理措施]
評估記錄吞咽困難的程度并給予相對應的措施。
選擇容易吞咽的半流質或軟食,供給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
給病人提供充足的進食時間,每次喂食量宜少,讓病人充分咀嚼、吞咽后再繼續喂。
必要時遵醫囑鼻飼或靜脈補充營養。
[重點評價]體重的變化。
【參考文獻:《狂犬病及其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