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是人體四肢與頭顱連接的中心,也是支持內臟和保護內臟的支柱與后壁。中樞神經― 脊髓和馬尾神經沿著脊椎后方的椎管由上而下貫穿脊柱的全長,當脊柱骨折和脫位時,常可造成脊髓損傷,嚴重者導致截癱甚至死亡。因此,脊柱骨折患者從急救現場開始即應高度重視。現場急救對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尤其是肢體出現感覺障礙時,首先不要急著扶患者坐起或站立;嚴禁背、抱或不正確的搬抬動作,以免使脊柱彎曲、扭轉,加重損傷。運送時,將病人整體放在硬板擔架上。頸椎骨折采取仰臥,頭部固定,防止轉動或前屈。胸腰椎骨折患者,仰臥、側臥均可,總的原則是保持脊柱的正常曲線,不要前屈、后仰及旋轉等。功能鍛煉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活動肢體,保持肌肉活力和維持關節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畸形的發生,尤其癱瘓肌群尤為重要。預防褥瘡脊柱骨折病人,尤其是合并截癱患者容易發生褥瘡,因截癱后無感覺,皮膚及皮下組織易受壓后缺血而潰破、壞死,多見于尾骸、足跟、股骨大粗隆等骨突起部。要注意以下幾點:
( 1 )多翻身,定時更換體位;
( 2 )長期受壓部位每天用50 %酒精涂搽,或用毛巾蘸藥水趁熱敷擦;
( 3 )每天定時在受壓部位用手掌或三指進行撫摩,保持局部血液循行;
( 4 )已潰破者,清洗后可用鳳凰衣(雞蛋內膜)貼于創面,用艾條灸熏患處,將蛋白質灸干,其保護創面,祛濕效果較好。控制二便合并截癱患者,其腸道和膀朧自主功能喪失,首先要保持二便通暢,其次重新建立反射性排便、排尿功能。使用導尿管患者,用夾夾住定時排放,使膀朧保持一定容量后排尿,對建立新的膀朧反射能力有幫助。同時合理安排飲食,多食粗纖維蔬菜及水果,便秘患者可用番瀉葉6 克泡水飲用,每日1 一2 次,對保持大便通暢有一定的幫助。增加營養損傷初期,機體蛋白質、脂肪大量消耗。尤其在損傷后1 一2 周內,應及時補充高脂肪,高蛋白質食品,必要時可輸血漿和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