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術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體位護理
術后返回病房向床上移動時要注意平抬平放,動作一致,保持脊柱水平位,不能扭轉、屈伸。術后平臥6小時,以壓迫止血,6小時后軸向45°翻身,2小時1次,翻身時要保持脊柱在一條直線上,滾動翻身,不要扭轉,翻身后用軟墊支持體位。
2. 生命體征的觀察
三維矯形系統治療脊柱側凸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金屬植入物多,組織不易緊密縫合,易形成死腔,術后滲血量亦較多,易出現血容量不足,甚至低血容量休克。術后對生命體征觀察要嚴密,每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尿量及血氧飽和度至平穩。觀察神志變化,引流情況,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脊柱側凸患者常合并通氣障礙,胸背部手術及術后疼痛也會使肺活量降低15~20%,麻醉氣管插管易出現喉頭水腫、氣管分泌物增多,長時間麻醉、胸廓形狀的改變及隨后肺膨脹不全可造成呼吸功能損害。術后觀察呼吸情況要仔細,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勵病人咳痰,觀察有無缺氧癥狀,有無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是呼吸功能正常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要嚴密觀察。準備好氧氣、吸引器、物化吸入器等,以備急用。
3. 切口觀察
由于手術創傷大、時間長、對病人打擊大,金屬植入物多,易形成死腔及血腫,給術后感染創造了條件。發熱是感染的主要表現之一,特別術后48~72小時發熱,如傷口出現劇烈疼痛和搏動性疼痛,有傷口感染的可能,應換藥觀察切口有無紅腫及波動感,有無異常滲出。
4. 脊髓神經功能觀察
由于脊柱矯形牽拉,金屬鉤置入椎管內壓迫,脊髓供應血管的破壞或痙攣及硬外血腫壓迫脊髓,均可造成脊髓損傷,引起損傷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及大小便異常。術中損傷可通過喚醒試驗及誘發電位觀察,但有些損傷是漸進的,有報道認為病人在術后72小時亦有出現神經功能惡化的可能,需要術后嚴密觀察,主要觀察雙下肢的感覺、運動及擴約肌功能,與術前神經功能評估進行對照。大小便障礙常在其他神經損害前出現,但應排除因臥床、麻醉劑及導尿管引起的障礙,如發現異常,肛門指診發現肛門張力減小,應立即報告醫生。術后第1天神經功能檢查每2小時1次,第2、3天每4小時1次,以后每班1次直至出院。如病人主訴肢體有沉重感、疼痛、麻木、或不能活動,應立即引起警惕,并進行神經功能檢查。
5. 胃腸道功能
手術回房后暫禁食,待胃腸道功能恢復后,如出現肛門排氣,腸鳴音恢復,再進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以后逐漸恢復正常飲食,若術后出現腹脹、惡心,嘔吐頻繁劇烈,嘔吐物中混有膽汁,應考慮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采取頭低俯臥位,禁食,補液,胃腸減壓。還應注意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及觀察,應激性潰瘍是指位于胃十二指腸的急性淺表性粘膜糜爛和潰瘍,好發于大手術、嚴重創傷、燒傷或嚴重疾病過程中,有較高死亡率,重在預防。如術后數天出現難于控制的呃逆,嘔吐物為血性或咖啡色,原因不明的血壓下降,柏油樣便或黑便,面色蒼白,化驗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等,應考慮本癥。術后嚴密觀察血容量,積極糾正缺水、缺血。進食易消化食物,不要進食酸性、辛辣食物,避免服用可以誘發應激性潰瘍的藥物,如阿斯匹林、腎上腺皮質激素,胃酸過多時應用H2-受體阻斷藥物,如甲氰米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