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護理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使護理的重點轉移至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鍛煉、自我護理技能的掌握等方面。脊柱側彎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創傷大,手術的成功與精心的護理是分不開的。護理人員不但要掌握骨科術后的常規護理,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應掌握特殊疾病的護理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先天性脊柱側彎矯形手術是骨科重大手術,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尤其是脊髓神經功能的變化,有利于預防青少年先天性脊柱側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先天性脊柱側彎是由椎體分節缺陷或形成缺陷所致,其特點是側彎發生早、側彎程度多較重、常伴有后突畸形、畸形容易進展等,此外,伴發脊椎或其它器官先天發育異常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先天性脊柱側彎宜盡早手術治療。青少年期先天性脊柱側彎脊柱發育已大部分完成,脊柱的畸形更重,脊柱柔韌性更差,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更高,因此術后護理和觀察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青少年先天性脊柱側彎5例,男4例,女1例,最小12歲,最大15歲。術前脊柱側彎cobb角最大85度,最小62度,伴后凸3例行半椎體切除釘棒系統矯形內固定植骨融合術,單純凸側椎體骨骺阻滯術2例。術后cobb角矯正平均55度,術后2周愈合拆線并復查拍片后佩戴支具出院。
2 術后護理
2.1 生命體征的監測
因手術時間長,術中失血多,術畢平車送回術后監護病房后,連接心電監護儀,嚴密觀察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變化,預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嚴密監測并保持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持續中心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靜脈通路通暢,及時補充血容量及輸送藥物。術后根據病情記錄24小時尿量,監測中心靜脈壓(cvp),并根據生命體征、中心靜脈壓、尿量等調節輸液速度。
2.2 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護理
脊柱側彎術后預防重點是脊髓神經損傷,尤其是青少年先天性脊柱側彎,由于脊柱柔韌性多較差,矯形術中及術后很容易出現脊髓神經損傷,其中器械撐開以及牽拉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加上周圍組織的水腫及血腫壓迫,從而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因此,術后應嚴密觀察雙下肢的感覺、活動情況,尤其是最初24小時,最好每半小時觀察一次,若發現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積極處理。本組病例1例出現脊髓神經損傷,患者術后4小時開始出現雙下肢麻痛、乏力癥狀,并進行性加重,查雙下肢肌力?級,考慮神經損傷可能性大,立即行手術探查,術中發現神經無明顯損傷,考慮器械撐開所致脊髓損傷,立即拆除釘棒系統,加強術后觀察及護理,術后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逐漸恢復,雙下肢麻痛、乏力好轉,兩周后基本恢復正常。該患者正是術后護理人員的細心觀察,才早期發現了脊髓損傷的征象并及時處理,從而防止了脊髓的不可逆損傷,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因此,術后細致的護理觀察雖然簡單枯燥,但卻是減少術后脊髓損傷最簡單實用的重要措施。
2.3 體位護理
術畢安返病房后過床,采取3人搬運法,托起肩背部、腰臀部和下肢,平穩同步行動,保持身體軸線平直。全麻未醒者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而導致窒息。患者麻醉未清醒的情況下加上有氣管插管,會出現煩躁、幻覺等不配合,嚴重者會自行拔出各管道,甚至因躁動引起內固定的松動,為了患者安全,應給于上好護欄,防止墜床,必要的時候使用約束帶約束四肢,并向家屬做好解釋,取得家屬的理解配合。注意觀察約束肢體的血循環狀況,每2小時解開、放松約束帶1次,每次15-30min,放松約束帶期間有專人守護。需平臥硬板床,術后2小時平臥壓迫止血。每2小時軸線翻身一次,防止因組織長時間受壓而致壓瘡,保持脊柱成直線避免脊柱扭曲而導致內固定松動及損傷脊髓。骶尾部可墊海綿墊以預防壓瘡,我科長期使用水墊代替海綿墊,水墊上面墊有毛巾,2小時更換一次。三人操作時兩人分別站在病人左右兩側抬起兩端毛巾,另一人予更換即可;兩人操作時,分別站在患者的兩側,同時抓穩毛巾的兩頭,其中一人將水墊迅速拉出,另一人將水墊快速放入骶尾部底下,避免將患者抬于過高,以能放入水墊即可,搬動患者時,應保持軀體呈平板狀,頭與軀體呈軸線,切忌上下身扭曲。本組病例雖然臥床時間久,但由于精心護理、及時翻身,無一例出現壓瘡。
2.4 傷口及管道護理
由于手術創面大,出血較多,嚴密觀察傷口引流管的量、顏色、性質。各管道應標識清楚,并保持引流管固定、通暢,防止扭曲、受壓、或脫出,放置位置應低于引流平面60cm。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置管的重要性并取得配合,如不慎脫出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引流液≥100ml/小時或傷口敷料有較多滲血時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保持傷口敷料整潔、干燥,觀察傷口局部有無腫脹,預防引流不暢。引流管一般術后48-72小時或24小時引流液≤50ml時拔除。如引流量較多,可根據情況適當延長1-2天。留置尿管患者,鼓勵多飲水,起到生理性沖洗膀胱的作用,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500ml,每日給予0.1%新潔爾滅清洗尿道口,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尿路感染。仰臥時導尿管應低于患者恥骨水平,以免引流受阻,側臥時,導尿管應從兩腿間通過,訓練膀胱反射性排尿,定時開放尿路,一般每2-4h開放一次,以縮短留置尿管時間。本組病例各管道固定妥善,無管道脫落、扭曲、引流不暢的情況。
2.5 呼吸道護理
脊柱側彎有不同程度的胸廓畸形,使胸腔容積變小,導致肺通氣量減少,肺功能下降,加上手術中氣管插管分泌物增多,術后因傷口疼痛,不敢咳嗽,或痰液粘稠,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容易致肺不張,肺部感染〖1〗。應遵醫囑用祛痰藥,指導并鼓勵其有效咳嗽、咳痰,進行深呼吸訓練,吹氣球或吹水泡,促進肺復張。床邊備好吸痰器,必要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應先給予過度通氣2分鐘之后再吸痰,左手折住吸痰管與玻璃接頭處,將導管快速送至氣管導管的最深處,松開折壓處,回抽吸痰,旋轉退回。每次吸痰時間不超15s,連續吸痰不超過3次,動作輕柔,嚴格無菌操作。加強口腔護理,鼓勵進食后漱口,早晚刷牙,不能自理的病人進行口腔護理,2-3次/天,防止細菌在口腔內繁殖。注意保暖,保持衣物及床單位的干燥,避免著涼而誘發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
2.6 胃腸道功能觀察與護理
手術矯正脊柱側彎對胸腹腔臟器干擾大,加上麻醉影響,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胃腸道反應,因術后患者臥床休息,活動少等致胃腸蠕動慢,容易引起便秘、腹脹,因此術前常規禁食、水,術晨給予灌腸,盡量排空腸道積氣和糞便〖2〗。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脹氣食品的攝入,如牛奶、豆制品、甜品等。如出現腹脹,遵醫囑腹部熱敷,或是肌注新斯的明注射液,必要時肛管排氣、胃腸減壓。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注意便意,尤其在飯后,胃結腸反射腸蠕動加快,指導患者及家屬自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環狀按摩腹部,至左下腹時稍用力,增加便意,促進排便,必要時肛門注入開塞露或是灌腸。攝取充足水分,以免大便干結不易解出。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如玉米、芹菜、韭菜、香蕉等,以促進排便。
2.7 心理護理
因手術創傷大,加上患者年齡偏小,對疼痛耐受能力差,所以疼痛比較明顯。除了藥物止痛外,注意觀察疼痛性質、程度、持續時間、伴隨癥狀及誘發因素,如維持良好的姿勢和體位,避免局部長時間壓迫,指導患者通過唱歌、聽音樂、讀書看報、玩游戲、按摩、深呼吸或與其親切交談來分散注意力〖3〗。傷口有炎癥時,配合醫生進行換藥。給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釋,關心體貼患者,解除患者因外觀而產生的自卑,介紹同類患者的成功實例,解除患者的憂慮心情,保持健康的心里狀態,增強戰勝疾病信心。
2.8 術后康復指導
術后康復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步驟之一,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正確的鍛煉方法和克服妨礙鍛煉的困難,有效地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畸形,增加機體血液循環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康復。鼓勵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主動做肌肉的收縮鍛煉,擴胸深呼吸,上肢各關節功能鍛煉,直退抬高鍛煉,預防神經根粘連,按摩腓腸肌以及足踝關節背伸跖屈鍛煉,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靜脈血栓形成,每天3-5次,每次15min。剛開始時,由于脊柱矯形的關系,患者會感覺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變,會感覺重心不平衡,這些不適感覺將會隨著鍛煉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囑患者不必緊張〖4〗。出院時囑其繼續加強營養及功能鍛煉,避免脊柱過度彎腰負重,轉體動作,翻身時要使脊柱受力平衡,雙上肢不提、拉重物,以防止釘棒松動脫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穿戴支具的重要性,3-6個月后來我院拍x線片復查,根據植骨愈合及脊柱穩定情況,確定外固定器拆除時間。
3 結果
本組手術病例經過精心護理,術后恢復好,1例出現早期脊髓神經損傷癥狀,護理人員第一時間發現后報告醫生,經及時手術拆除釘棒后大部份神經功能恢復,其余4例無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