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由于損傷和退變壓迫或刺激頸部神經根,脊髓交感神經、血管等引起頸肩、上肢及頭、胸部疼痛,甚至合并肢體功能失常等綜合癥,脊柱旋轉復位法是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有效的新方法,配合是適當的藥物,牽引、理療、按摩及功能鍛煉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旋轉復位后頸部應保持正常位置有利于療效的鞏固
(1)保證休息、減少頸部活動、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于組織充血,水腫消退。
(2)糾正不良睡姿,避免高枕、硬枕。
(3)注意保暖、
2、牽引
頸椎牽引療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重要輔助療法。牽引可以減輕頸肌痙攣,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限制頸椎活動,有利于組織充血,水腫消退,增大椎間孔,緩和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多采用枕頸布帶牽引法。
(1)多取坐位:頭前屈約20°,放好枕領帶的位置,防止牽引中枕領帶滑脫到頸部,壓迫頸部大血管及氣管,引起腦缺血或窒息。
(2)牽引重量及時間。
(3)牽引過程中如有不適,應終止牽引病給予必要的處理。
(4)牽引后經常詢問病人的感覺。
3、理療及中藥熥敷的護理
熱療、直流電、低頻脈中等統稱為理療。可減輕或消除炎性水腫,改善血供和營養。緩解頸肌痙攣,增強牽引療法,促進恢復。中藥熥敷具有活血化瘀、溫經通絡、消腫止痛等作用,為輔助手段之一。
在理療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燙傷,講清使用方法及目的、注意事項。
(2)不宜給強熱,以免增加肌痙攣,時間不宜過長,連續應用不應超過2—3周。
(3)施行頸部封閉后停用1—2次,防止加重注射部位充血,水腫及感染。
4.配合按摩療法
5.鍛煉
恢復期患者的全身各部肌肉可因營養、神經失調或廢用等而發生肌萎縮。頸椎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肌肉等組織也可因炎癥反應,缺少活動等原因發生粘連、僵硬、正確的功能鍛煉有助于鞏固療效、較少復發、增強外支架的功能。
6.調整好個人心態
部分對疾病性質和預后不了解的病人,常產生期待焦慮,難以忍受病痛的折磨,失去了治療的信心、針對不同的心理特點,將如何治療,治療中的注意事項及預后問題等。通過圖片,講解給病人,同時應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要求。使病人保持穩定而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