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全麻術后病人要求去枕平臥,但行斜頸三聯術術中是置病人90度角坐位下施行的手術,因此術后也常規予度角坐位下復蘇。因此在體位護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們常規予氣墊床,并在臀下墊水墊,防止由于坐位而引發骶尾部圾全身骨突皮膚出現壓瘡問題。
一、呼吸道的管理
全麻術后,在未清醒情況下,手術室帶入氣管插管,予呼吸機輔助呼吸。在固定氣管插管上,除了粘貼膠布外,常規予白扁帶固定,防止由于病人的躁動而出現意外脫管。呼吸機予模式,壓力支持15CmH20,氧濃度40%,嚴密觀察血氧飽和度,保持血氧飽和度在96%以上。當病人清醒或呼吸有力,予試停用呼吸,經氣管插管內吸氧,查血氣分析結果正常或自主呼吸頻率在次/分,血氧飽和度在96%以上,握手有力的情況下,吸干凈氣管插管內和口腔的分泌物,予拔除氣管插管。
二、循環系統的管理
麻醉后因血管擴張,血管運動中樞功能減弱,血液多淤積于下垂部位,使有效循環血容量顯著減少。有創血壓是衡量循環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它可連續監測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動脈壓,能將其數值及波形實時顯示在監護儀熒光屏上,更能及時、準確地反映患者血壓的動狀變化。因此術后常規予監測有創血壓。監測有創血壓時,要將壓力傳感器的高度始終放置于心臟同一水平,即與腋中線第4肋間要同一水平,當病人改變體位時,要及時調整壓力傳感器的正確位置,并重新對零壓力傳感器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有創血壓的準確性。
三、術后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
由于手術切除痙攣肌肉,刨面較大,頸部淺表靜脈變異較大和手術部位周圍大小血管較多,容易導致術后出血。如果引流管引流不通暢,還會并發手術區域皮瓣壞死。因此在護理上,術畢用油筆引流管穿出皮膚處作一標志,然后再用優力舒彈力膠布在引流管離皮膚出口約5cm處妥善固定,防止由于意外的牽拉的作用,將引流管意外的拔出。
四、并發癥的觀察
坐位手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的是肺動脈空氣栓塞,空氣栓塞可發生于坐位手術開始后的任何時間。空氣進入靜脈主要是由于手術切斷靜脈,靜脈開放,因頭顱的位置高于心臟,以致頭部的靜脈壓低于大氣壓,空氣被吸入靜脈內進入心臟。空氣從腔靜脈進入心臟并形成泡沫,造成血液流出口的機械性阻塞,使心臟泵功能喪失,導致心血管系統的虛脫。而且氣栓發生率非常高,約為25%。
溫馨提示:倡導早預防,母嬰不要缺鈣,孕婦睡姿體位勤變換,常做產前檢查,防胎位不正,臍帶繞頸,嬰兒出生時和出生后注重護理頭頸,防產時拉傷頸部,母親要輔助嬰兒左右變換睡姿,發現斜頸立即糾正或到正規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