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截癱患者在逐漸的增多,脊髓損傷的治療受到了越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脊髓損傷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在損害的相應節段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應改變。一旦發現患了脊髓損傷我們一定要及時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治療。
截癱患者康復訓練方法
一、對不完全脊髓損傷者,不要急于給他們制作、佩帶支具,要想方設法挖掘其殘存的潛力,提高其肌力級別。如果關鍵肌的肌力達到Ⅲ級以上,則可對患者進行不帶支具的行走訓練,特別是關鍵肌的肌力達到Ⅳ級或Ⅴ級者,一般可以很容易地離床活動。
二、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需要判斷其是否有行走的可能性,然后加以訓練。原則上第4胸椎以下損傷者可以做到室內行走,第7胸椎以下損傷者能夠恢復到室外行走。
三、對符合行走要求的截癱患者,首先要進行直立性訓練和上肢肌力訓練??上冉柚鹆⑵脚_做直立訓練,一般每天訓練3次,每次數小時,訓練時間為3~4周。上肢肌力可采用啞鈴和支撐器訓練,每次應訓練到肌肉產生酸痛,但不影響下一次訓練為止。
四、進行獨立站立和平衡訓練,可在長3米、寬0.8米、高1米的平行杠內進行。護理人員須協助病人雙手扶好平行杠,站立時避免屈膝,每天訓練2~3次,總時間為3小時。
五、根據不同的損傷平面,為病人制作、佩帶相應的支具,常用的有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髖膝踝足矯形器、截癱步行訓練器。對第2腰椎以上損傷者,應優先選用截癱步行訓練器;第2~4腰椎損傷者,可選用膝踝足矯形器;第5腰椎以下損傷者,選用踝足矯形器。
六、在平行杠內借助合適的支具行走。訓練時不求數量,但要講究質量,待病人能按要求完成轉移體重—擺腿—再轉移體重—擺另一條腿的動作后,再加大訓練量,每天最大訓練量可達1公里左右。這項訓練一般要持續1~6個月。
七、在助行器支持下訓練行走。在完成平行杠內支具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后,就可進行助行器內的行走訓練,訓練要求同上一步。
八、雙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和單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多數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助行器內的行走訓練后,均可過渡到使用腋拐行走的程度。
溫馨提示
當截癱得到康復訓練后,并不是就意味著真正的走向了康復之路,截癱是由于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傷等)和間接操作(脊椎骨折、脫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響到肌肉逐漸萎縮、喪失有關的感覺和知覺、某些器官功能受損(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些活動能力等,嚴重的有生命危險。因此,需要患者進一步加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