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擔當著重中之重的責任,最佳的護理方式也是近年來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們所關心的話題。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怎樣護理?
在進行護理之前,首先要觀察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程度
1、觀察關節炎癥狀觀察關節受損的情況,受累關節的數目,是否對稱,注意是多關節型還是少關節型,大關節還是小關節受累,受累關節有無疼痛、腫脹、熱感、晨僵、運動障礙及畸形等表現。觀察關節受累表現如波及指趾關節時,呈現典型梭形腫脹;累及顳頜關節時表現為張口困難,幼兒可訴耳痛;累及頸椎可致頸部疼痛和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可致股骨頭壞死,髖關節活動障礙,可發生永久性跛行。
2、觀察體溫密切監測體溫變化,注意熱型。觀察發熱時有無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觀察發熱的伴隨癥狀,如有無皮疹、關節痛等癥狀。
3、觀察眼部受損表現觀察患兒有無視力障礙,對于已發生虹膜睫狀體炎的患兒,后期可因虹膜后位粘連繼發白內障和青光眼而導致永久性視力障礙甚至失明,應盡早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4、觀察皮膚觀察有無皮疹,皮疹的顏色、形態、分布等。記錄皮疹出現和消退的時間,觀察皮疹出現和消退的時間與發熱之間的關系。
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護理措施
1、皮膚護理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患兒皮膚清潔,衣物柔軟,有皮疹時避免患兒搔抓,防止感染。
2、發熱護理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有皮疹的患兒忌用酒精擦浴,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降溫后及時擦干汗液、更換衣物,防止受涼,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
3、保證患兒攝入足夠的水分及能量,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
4、用藥護理對于有胃腸道反應的藥物口服時應飯后服藥,以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對引起血象變化如粒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骨髓抑制等反應的藥物應定期檢查血象;對于引起腎臟損害如血尿、蛋白尿以及高血壓、肝損害等反應的藥物應定期檢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
5、受損關節護理。目的在于減輕關節疼痛,維持關節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