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的病情演變及轉歸,應根據其病理類別而定,常見幾種病變的轉歸與預后簡述如下:腺瘤,由于可能為多發性或有惡變并存,而且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定條件下,良性息肉樣惡變都會發生惡變。
1、多發腺瘤直徑大于2.5cm,或手指、器械觸之較硬,或充血明顯,或表面有潰瘍,即應考慮有惡變的可能性,而其惡變的可能性應與腺瘤性質和大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除炎性息肉可能會發生惡變,尚難定論或存在可能性之外,增生性息肉臨床上無癥狀,多是腸鏡檢查時偶爾發現,由于其病體小,多在0.5cm左右,常不引起身體的不適。
3、乳頭狀腺瘤發生惡變變的可能性頗大,被認為是惡變前期病變,其惡變率一般認為在30%左右。因其臨床表現為排出粘液,甚至可大量粘液排出或可發生大量粘液性腹瀉,每日可達3000ml以上,而導致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循環衰竭、酸中毒等代謝紊亂。如果不及時給予補充治療并對腺瘤進行處理,可以造成生命危險。
4、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種少見的遺傳性息肉病。結、直腸內布滿息肉狀的腺瘤,惡變只是遲早而已,而且惡變變常可不限于一處,為多中心,實際上部分病人就醫時已經是大腸惡變。
適當服通便藥物, 注意避免劇烈活動。尤其結腸息肉切除術后避免活動過多, 飲食不節制等,因易致壞死組織脫落, 引起遲發性出血。另腸息肉切除后, 進無渣飲
食1 周。注意如有腹痛、便血即隨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