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比較常見,是一種兩性腫瘤。其發病因素有很多,比如飲食不衛生,慢性炎癥,抽煙喝酒等。中醫認為結腸息肉主要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脾胃受損,濕熱下注大腸,導致腸道氣機不利,淤血濁氣凝聚而成。下面具體關于結腸息肉的治療,我們從中醫和西醫的角度綜合治療,達到徹底治療和快速治療的效果。
結腸息肉病,中醫認為多由于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厚味,脾胃受損,濕熱下邊大腸,乃至腸道氣機不利,船血濁氣凝聚而成;或固風客于腸中,氣血搏結而成;或因臟腑本虛,瀉痢日久,長期移毒蓄積,蟲淫侵擾而發病。故病位在結腸,病癥多屬于本虛標實。治療當以清熱利濕,祛慶散結為大法。此外,便血日久氣血不足又宜補益氣電為要;外治有蒂者則應結扎,無蒂音注射硬化劑于基底,使其萎縮脫落,內外調治。
結腸息肉的中醫外治法
1、藥物坐浴
若息肉發生于直腸部位而息內脫出,月糜爛滲流血水的可用薔參15g、蛇床子20g、地膚子15g、土獲冬30g1黃柏15s、蒼木15g、五倍子15g,包袋后水泡外洗30分鐘,然后將息肉納入肛內。
2、中藥灌腸
若息肉發生于結腸者,可用烏梅15g、二棱15g、文術15g、白及12g、石榴皮12g、馬齒覓15g、敗醬草12g、紅藤10g、桂枝l0g,每劑濃煎200ml分鐘灌腸,日2次,每次保留40分鐘1L,半月1療程。
結腸息肉的西醫治療
1、電灼療法
適用于息肉位置高,有蒂者。病人取側臥位、在結腸鏡下,找到息肉,直接將電灼套扎圈套在息肉根部而燒之。忌勿燒灼過深,造成腸壁潰瘍或穿孔。術前要做好充分的腸道準備,術后禁食1天,給予輸液抗炎治療。
2、注射療法
適用于位置低,根寬無蒂的息肉,病人取側臥位或截石依,在肛門鏡下找到息肉,直腸內用碘伏溶液消毒。將2:1的消痔靈注射到息肉根部,用量1—2ml,以根部膨脹變形為度。注射后肛門內納1枚痔瘡栓。術后給予局部換藥日1次,保持大使通暢給予抗炎治療。
溫馨提示:結腸息肉會引起腹瀉或便秘,部分病人會出現腹脹腹疼痛不適,時間長了部分會出現癌變,所以一般發現結腸息肉盡快治療。良性息肉多生長十分緩慢,若是在短期內迅速長大,直徑大于2厘米以上時,應警惕癌變。
【參考文獻:《胃腸疾病自我防治》《實用結腸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