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感染所致的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達75%~85,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構成了嚴重威脅。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心理因素、心理護理在疾病的發展和轉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心理護理丙肝患者普遍對丙型肝炎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大多存在焦慮、恐懼、憂郁等心理問題。醫護人員要尊重病人,把關心、愛心、微笑帶給他們,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誠懇地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與患者之間建立一份信任,運用心理護理,以禮貌得體的語言和文明規范的舉止有目的地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促進醫患、護患關系,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實行人性化護理,提供多層面的優質護理,已成為科學護理的目標。
健康指導
積極有效健康教育也是必需的,在實施健康指導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積極向病人及家屬講述疾病的相關知識,正確指導他們認識丙肝的來源、傳播途徑、臨床表現、治療措施以及預后等情況。
護理人員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此外,還要告訴病人,丙型肝炎只要在早期接受治療就是可以治愈的,另外患者還應配合合理的衛生飲食、避免劇烈的運動或過度勞累。
效果評價
通常情況下患者干擾素治療6個月后再重復進行心理問題調查及遵醫行為調查,并定期復查肝功能等9個項目檢測2組復發情況。遵醫行為調查具體方法:(1)按醫囑用藥;(2)不濫用藥物;不擅自停藥;(4)戒除煙酒;(5)避免過度勞累;合理營養,清淡飲食;(7)不能暴飲暴食;(8)保持樂觀情緒。執行完成8項以上者定為完全遵醫;不能完成任何1項內容者為完全不遵醫;完成5項者定為不完全遵醫。
結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恐懼、失望、無助感以及情緒低落、自卑等心理問題。
討論
通過對患者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及健康宣教,是在抗病毒治療丙型肝炎患者的同時,并且對患者按計劃定期隨訪及全程用藥督導,隨時幫助患者解決長期用藥治療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做好患者心理疏導,給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掌握了抗病毒藥物治療丙肝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能長期配合治療的自覺性,降低患者疾病的復發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總之,醫護人員除為了患者提供嫻熟的醫療技術外,應重視加強積極有效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的指導,加強用藥監督指導,可增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樹立患者及家屬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療效,促進康復,均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