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可出現黃疸,無癥狀感染者常見,目前已發現的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分類,有甲、乙、丙、丁、戊五型。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知識缺乏;②營養不足;③活動無耐力;④有皮膚受損的危險;⑤缺乏娛樂活動;⑥焦慮;⑦潛在并發癥——肝性腦病;⑧潛在并發癥——腹水;⑨潛在并發癥——肝腎綜合征。
知識缺乏
相關因素
病人以前未患過此病。
對疾病過程和治療不了解。
主要表現
病人對疾病過程、傳播徐徑、治療以及復發的癥狀等知識缺乏。
病人不配合治療及隔離措施。
主要表現
病人對疾病過程、傳播徐徑、治療以及復發的癥狀等知識缺乏。
病人不配合治療隔離措施。
護理目標病人及其家屬能夠敘述治療方法和隔離措施的知識并能予以配合。
護理措施
指導病人及其家屬有關疾病傳播的知識:
甲、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從糞便中排出體外,通過直接或間接污染手、飲水、食物、食具等經消化道傳染。
乙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血制品吸消毒不嚴的注射器的針頭傳染,也可通過性傳染。
丙型肝炎通過輸血和注射途徑傳染。
告訴病人肝炎是病毒性感染,充足的休息、營養、預防并發癥是治療各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向病人介紹需要接受隔離及隔離的方法,以取得配合,防止疾病傳播。
建議病人以后避免獻血,因為肝炎病人即使痊愈也可能攜帶病毒。
告訴病人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及治療康復所需的時間,并使其了解復發并不常見。
重點評價病人的隔離及有關治療護理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
營養不足
相關因素
厭食、惡心、嘔吐、腹脹。
營養吸收、代謝障礙。
主要表現
體重下降。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護理目標病人保持良好的或養狀況,表現為體重為下降或稍有增加。
護理措施
向病人說明營養與疾病的關系,鼓勵病人盡量多進食。
了解病人既往的飲食習慣,喜歡或厭惡的食物,有無忌食,以便針對性地向病人做飲食宣教。
予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飲食,并注意飲食的色、香、味。
指導病人少食多餐,以增加全天攝入量。
惡心、嘔吐嚴重者,遵醫囑給病人在飯前使用止吐藥。
告訴病人不飲酒及含酒精飲料。
遵醫囑靜脈補充能量、維生素。
每周測體重1次,定期抽血監測血清白蛋白水平。
重點評價
體重是否增加。
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正常。
病人飲食情況如何,食欲有無改善。
活動無耐力
相關因素
營養代謝功能降低。
病毒感染引起基礎代謝率增高。
食欲減退,進食減少。
主要表現
病人進行日?;顒訒r感到疲乏。
精神委靡或無精打采。
護理目標
病人進行日?;顒訒r不感到疲乏。
病人能夠掌握交替活動和休息的方法。
護理措施
急性期臥床休息,待黃疸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后可逐漸恢復活動。
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
臥床期間保證病人日常生活所需。
與病人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以病人不感到疲勞為度。
遵醫囑給予甘利欣、肝得健、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護肝藥物。
重點評價
病人日常需要能否得到滿足。
病人能否根據自己的精力感受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
有皮夫受損的危險
相關因素
皮膚表面有膽鹽沉積。
病人長期臥床。
營養狀況差。
主要表現皮膚瘙癢,皮膚破損。
護理目標病人保持皮膚完整。
護理措施
協助病人改變體位,每2小時1次;按摩骨隆突處,每天2次;保持床單位的平整、清潔、干燥。
心要時使用氣圈、氣墊床等減壓設備。
加強營養。
對瘙癢的病人:
鼓勵使用堿性蘇打水擦身。
使用爐甘石洗劑擦拭瘙癢部位。
每天早晚協助溫水擦身1次。
剪指甲,每周1-2次,必要進戴手套。
遵醫囑使用抗組織胺藥物。
重點評價
皮膚瘙癢癥狀有否減輕
減輕瘙癢的措施是否有效。
有無皮膚發紅及破損。
缺乏娛樂活動
相關因素
隔離。
乏力。
長期住院。
主要表現
病人訴說生活單調、枯燥。
病人厭倦被隔離、遠離熟悉的人和事物。
護理目標病人在活動耐力允許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娛樂活動,并適應被隔離的生活。
護理措施
給病人講解患病期間充足休息對疾病恢復的意義,從而協調休息與參與娛樂活動的愿望之間的關系。
協助病人計劃每天的活動項目和時間,使病人在活動耐力范圍內參與娛樂活動。
提倡病人之間多交流,并根據病人的身體精神狀況,安排病人聽音樂、看書報、看電視等,以改變單調的常規的生活。
鼓勵病人家屬、朋友來探視,并給病只帶些消遣性的書籍。
鼓勵病人住院期間,在耐力許或范圍內,繼續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
重點評價病人休息與娛樂能否合理進行。
焦慮
相關因素
害怕疾病傳染給家人。
感到疾病的威脅。
主要表現憂郁,情緒低落、心神不定、失眠,不配合治療護理。
護理目標病人焦慮程度減輕,表現為情緒穩定,合作,平靜。
護理措施
評估病人焦慮的程度,觀察記錄焦慮的行為和語言表現。
多與病人溝通,獲取他們的信任,鼓勵病人說出所關心的事并提出問題,針對具體問題對病人進行有關指導。
動員親友為病人提供幫助,以解決實際問題。
解除病人的不適、如惡心、腹脹等。
協助病人認知他的焦慮,以便其主動采取調整行為。
向病人說明隔離的意義、隔離的期限,介紹常規的隔離措施,解釋治療與康復的關系,以取得病人合作。
指導病人使用放松術,如緩慢的深呼吸,聽音樂等。
必要時遵醫囑使用抗焦慮藥。
重點評價
病人焦慮程度有無減輕。
病人是否掌握了控制焦慮的應對技巧。
潛在并發癥——肝性腦病
相關因素
血氨增高。
假性神經遞質增高。
氨基酸失衡。
主要表現
性格、行為改變。
定向力、計算力下降。
有嗜睡、煩躁、昏迷等意識障礙。
護理目標
控制誘因,盡量不發生肝性腦病。
及時發現肝昏迷先兆,及早控制肝昏迷發展。
護理措施
絕對臥床,專人守護。
監測生命體征及有無性格、行為的改變、撲翼樣震顫等肝昏迷前兆癥狀。
給予低蛋白飲食;如不能進食者可鼻飼流質。
配合醫師盡快消除誘因,如控制胃腸道出血??刂聘腥荆S美蛩?,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
遵醫囑予以食醋保留灌腸,口服乳果糖等。
口腔、皮膚護理,每天2次。
重點評價
有無肝昏迷誘因存在。
有無肝昏迷先兆表現。
潛在并發癥——腹水
相關因素
低蛋白血癥。
門靜脈高壓。
主要表現:腹脹,呼吸困難,腹部膨隆,有移動性濁音。
護理目標
腹脹減輕,呼吸平穩。
腹水消退。
護理措施
測體重每周1-2次,測腹圍每天1次,觀察有無心悸,呼吸困難,了解腹水消漲情況。
予以高蛋白、低鹽或無鹽飲食,改用糖醋調味品,向病人解釋飲食要求,以取得合作。
嚴重腹水者,限制液體入量,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
遵醫囑給予利尿劑及白蛋白等,并觀察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每周測血電解質2次。
嚴重腹脹及呼吸困難病人,遵醫囑配合醫師行腹穿放腹水治療,并觀察腹穿后反應。
重點評價
體重及腹圍的變化情況。
腹脹及呼吸困難有無減輕。
血清電解質是否正常。
潛在并發癥——肝腎綜合征
相關因素:大量腸源性內毒素進入血液循環,腎血管收縮,
主要表現:少尿或無尿,血尿素氮增高。
護理目標:不發生腎功能衰竭。
護理措施
消除誘因,如出血,感染,電解質失衡,遵醫囑停止使用腎毒性藥物。
嚴密觀察尿量,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
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入,停止攝入含鉀高的食物及藥物。
遵醫囑使用利尿劑,必要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
及時采血監測電解質及血尿素氮的變化。
做好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的術前、術后護理。
重點評價
尿量是否正常。
有無氮質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