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可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之分。高血壓發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以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我國普查資料表明發病率約在3%—10%,尤以40歲以上者為高。由于高血壓病屬于終身性疾病,長期的血壓升高使全身小動脈從痙攣到硬化,臟器血液供應減少,負擔加重,從而發生病理改變。尤其是心、腦、腎和血管的并發癥,常可引起中風、猝死等嚴重后果。因此高血壓患者做好自我保健,積極配合治療是很重要而且有效的,是完全可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從而延緩高血壓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變化,延長患者的壽命。
心理保健
高血壓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疾病知識,錯誤地認為目前無任何不適,血壓偏高點無關緊要;當血壓恢復到正常時又認為病已經好了;而當血壓再次升高時又顯得十分緊張;出現高血壓的嚴重并發癥,如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腎功能衰竭等就產生悲觀失望情緒等等。因此患者首先要有正確對待疾病的心理準備,醫務人員要向病人講解高血壓病的有關知識,使患者明白高血壓是終身疾病,必須樹立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決心,患者只要認真與醫生配合,能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完全可以延緩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損害,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得到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