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由于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一種綜合癥 ,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率較高的常見病之一。因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熱 ,消化酶的活性較低 ,常因外界或內在的環境變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夏季腹瀉以細菌感染為主 ,秋冬季腹瀉以病毒感染為主
如飲食不當、氣候突變、營養不良、呼吸道感染等 ,均可導致腹瀉 , 2歲以下的嬰幼兒尤易得病。輕型腹瀉 ,大便每天 5— 6次 ,稀薄 ,含有少量黏液和白色奶塊 ,或呈蛋花湯樣 ,有時伴有嘔吐 ;重型腹瀉 ,大便每天 10次以上 ,粘薄水分多 ,伴有嘔吐、納差、精神萎靡、嗜睡 ,常可引起脫水 ,表現為口干唇燥 ,眼眶和前鹵凹陷 ,哭時無淚 ,尿少。嚴重脫水時 ,常伴有酸中毒 ,表現為精神萎靡 ,口唇殷紅 ,呼吸既深且快 ,以及出現皮膚花紋 ,脈搏細弱 ,四肢發冷 ,少尿等休克癥狀。
調整飲食是腹瀉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
輕型腹瀉一般只需調整飲食 ,很快會痊愈。母乳喂養患兒 ,母親應盡量少吃油膩食物 ,多飲水 ,以稀釋奶液 ,縮短每次哺乳時間 ,以減輕胃腸道負擔。人工喂養患兒 ,暫停喂牛奶 ,可改為脫脂奶或酸奶或米湯 ;注意糖勿加入太多 ,以免發酵脹氣 ,也不宜加蜂蜜 ,因蜂蜜有輕瀉作用。吐瀉嚴重的患兒 ,暫時禁食 6~ 8小時 ,吐止后可給以口服補液鹽溶液。腹瀉期間暫停輔助食品 ,以利消化吸收 ,待病情好轉 ,大便成形后 ,再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否則可引起反復腹瀉。
記錄患兒大便、小便和嘔吐的次數、量和性質。就診時帶上大便采樣 ,以便醫生檢驗、診治。
腹瀉患兒往往易脫水 ,加之飲食控制 ,易畏寒 ,若出現四肢厥冷 ,體溫不升 ,可用熱水袋保暖 ,但使用時注意不要燙傷患兒。
腹瀉患兒大便次數增多
應勤換尿布 ,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揩洗臀部 (女孩應自前向后沖洗 ),然后用軟布吸干。可涂以鞣酸軟膏 ,或復方硫酸銅鋅軟膏 ,防止產生紅臀 ,若已出現紅臀 ,出現皮膚破損或糜爛 ,可先用 0. 1%利凡奴溶液濕敷 ,然后涂復方硫酸銅鋅軟膏或搽次沒食子酸鉍撲粉 ,也可涂以蛋黃油 (用雞蛋煮熟取蛋黃 ,用文火熬油 )。
腹瀉患兒有時由于使用較長時間的抗菌素 ,可使口腔霉菌生長而發生鵝口瘡 ,因此要多喂開水以清潔口腔。有嘔吐時 ,可用棉花醮溫開水輕擦口腔。已發生鵝口瘡可在患處涂以 1%龍膽紫藥水。
重型腹瀉或雖然是輕型腹瀉 ,但遷延不愈 ,患兒逐漸消瘦 ,全身癥狀加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腹瀉未愈 ,又發生肺炎或尿路感染等并發癥 ,也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