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瀉的發病因素與飲食原則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一、非傳染因素
(1)日常飲食不當
如吃得太多、過于油膩、太生冷,頻繁地調換新食品,或吃了腐敗變質有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腹瀉。
(2)受到不良刺激
受涼、過熱、精神情緒不佳,或過分緊張或受驚嚇,也會引起腹瀉。
(3)過敏性腹瀉
因吃了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而致腹瀉。
(4)因氣候變化著涼腹瀉
夏季炎熱,人們喜歡呆在空調房內或開著空調睡覺,腹部很容易受涼,致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
(5)出外旅游時腹瀉(即水土不服)
因為出行者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統都會發生相應的反應和變化。
二、傳染因素
(1)細菌感染
主要是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常因牛奶污染、牛奶未經煮沸、奶具未能每次清洗煮沸等。
(2)病毒感染
常見輪狀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等等。而腸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常有明確的原發灶。
三、腹瀉的飲食原則
1、一般而言,腹瀉初期,最好吃一些流質食物,比如濃米湯、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湯、淡茶、過濾后的果汁等;情況好轉后再吃一些半流質食特,如掛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但是,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雖不含食物纖維,但能在腸道中增加殘渣,讓病情加重。另外,還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溫度也不宜過冷,否則會引起腸受刺激而異常蠕動。
2、如果是慢性腹瀉,持續的時間較長,會造成身體中一定的營養損失。因此,最好選擇既能補充營養,對腸道刺激又小的食物。常見的有谷類粥、稀飯、發面蒸食、面包、軟面條、面片等;蛋類除煎蛋外,其他做法均可;嫩瘦肉、雞、魚、蝦,最好做得軟、爛一些;豆類豆漿、豆腐;蔬菜類
含纖維低的蔬菜,如去皮胡蘿卜、土豆、南瓜、冬瓜、茄子、絲瓜等,但記住,一定要燒熟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