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病的一種常見的疾病。它的主要癥狀是周身關節尤其是膝、肘、腕、肩胛等比較大的關節紅腫疼痛以及 活動受限的癥狀,同時還會伴有發燒,關節的疼痛不固定,而是呈現游走性。在寒冷的冬季很容易誘發風濕性關節炎,或使已經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病情加重,因此,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注意冬季保健。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在寒潮襲來或者天氣變化的時侯,加強防寒保暖,并盡可能的不接觸冷水。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凡是能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就強,很少患病,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內經》說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2、避免受風、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受涼、受潮等病史,提出了這些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較多,是“百病好發"之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不要貪涼、空調不能直吹、不要暴飲冷飲等,秋冬季節要防止受風寒侵襲,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過于疲勞,人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4、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精神活動狀態有密切的關系。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過于激動或長期悶悶不樂。要善于節制不良情緒,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開闊,生活愉快,進而使身體健康,要記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
實驗研究表明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發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6、合理起居
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干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干燥,經常洗曬,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鐘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可預防風濕性關節炎。
7、合理營養
在關節軟骨中有很多不同的生理物質進行著新陳代謝。骨關節炎患者必須保持均衡飲食,吸取足夠的營養,使關節營養達到均衡,可預防風濕性關節炎。
8、多吃有益的食物
富含生物類黃酮的水果如櫻桃、黑莓、桑椹等一些深紫色的漿果或有核水果;女性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植物性類雌激素的食物,如茴香、芹菜、大豆、堅果等;老年的骨關節炎伴有骨質疏松癥患者,宜常食用含鈣食品,如奶制品、牛羊肉、豆制品等,可預防風濕性關節炎。
9、適當選擇藥酒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屬于寒濕阻絡型或痰瘀阻絡型的患者可適當選用藥酒內服,前者可內服散寒祛濕的藥酒,常用羌活、防風、紅花、五加皮、秦艽等浸制;后者可內服化痰活血的藥酒,常用當歸、川芎、僵蠶、青風藤、威靈仙等浸制。而對于正處于病情急性活動期的患者,關節有明顯紅、腫、熱、痛,甚至有發熱等全身癥狀時,則不適合服用藥酒治療。
溫馨提示:在寒冷的冬季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首先應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防濕寒。還有就是要注意勞逸結合,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在急性病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慢性期穩定期切不可因關節疼痛而放棄功能鍛煉,做體操、關節操、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鍛煉方式。平時的飲食保健也很重要。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多吃些富含鈣和膠質的食品,如奶制品、豆類、綠葉蔬菜、帶骨的罐頭魚等,以增加鈣的吸收,防止骨質流失。而一些含鎂、硒及維生素A、E豐富的食物,如海產品、蛋、蔬菜、馬鈴薯、堅果、粗糧等,則可以保護和修復關節,維護組織正常狀態,促進血液循環。
【參考文獻:《類風濕性關節炎良方妙法》《馬玉琛教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經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