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露子宮長期摩擦,個人衛生習慣差。導致膨出的組織局部充血、潰瘍,有血性、膿性分泌物、發熱等。
采取護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1、脫出的子宮有不同程度的復位。
2、病人不出現繼發感染。
3、脫出的子宮潰瘍面縮小或消失。
采取護理措施如下
1、觀察并記錄脫出子宮的受損情況,如充血、水腫、潰瘍,分泌物的性質及氣味,并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
2、根據病情,做好會陰護理受損部位的處理,促進潰瘍面愈合。
3、每天用0.02%高錳酸鉀液坐浴1-2次,每次20-30分鐘。保持外陰及陰道清潔、干燥。
4、有潰瘍者,坐浴后涂紫草油或乙芪酚魚肝油,促進愈合。
5、用消毒、柔軟的衛生巾,穿寬大的內褲,避免對脫出組織的摩擦。
6、囑病人勤換內褲,注意大小便后會陰的清潔。
7、每天測體溫3-4天,注意觀察潰瘍面的變化,防止繼發感染。
8、脫出組織休息后不能自行回納時,可用手法幫助回納并教會病人正確的回納手法。
9、指導病人正確使用子宮托。有放托禁忌癥者,如會陰重度裂傷,提肛肌過度松弛,陰道粘膜充血脆弱或潰瘍者,宮頸過度延長或疑有癌變者,可用丁字帶將脫垂的子宮托起,減少摩擦受損。
10、有潰瘍,感染或子宮托嵌頓,甚至造成瘺管者,遵醫抗炎治療,并做好瘺孔修補術前準備。
護理后期檢查
1、體溫是否正常。
2、脫出的組織表面、受損部位是否好轉。
3、子宮脫垂是否有所改善的程度。
4、排尿型態改變:尿潴留。
(三)子宮脫垂的表現三
膀胱膨出,以致膀胱位置低于尿道水平線。主要表現排尿困難,膀胱區膨隆,殘佘尿大于正常。
采取護理措施主要目的是
病人掌握排尿技巧。
膀胱膨脹減輕或無膀胱膨脹。
測殘余尿:少于50mL。
采取護理措施如下
1、膀胱區觸診,觀察了解膀胱膨脹情況。
2、每天為病人(或指導家人)提供酸果汁,保持尿液呈酸性。而不利于致病菌生長,防止泌尿系感染。
3、指導病人練習床上仰臥位排尿或膝胸位排尿,病人排尿前先將脫出物還納。
4、必要時指導病人使用子宮托。
5、必要時配合醫師測殘余尿,以決定是否放置導尿管。
6、排尿恢復正常后應鼓勵病人多次水,每天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
7、留導尿管者,應間歇放尿以訓練膀胱功能。
護理后期檢查
1、膀胱膨脹改善的程度。
2、排尿量,次數和性狀是否正常或有所改善。
3、膀胱收縮功能恢復的程度--監測殘余尿量。
4、排尿型態改變:張力性尿失禁。
(四)子宮脫垂的表現四
膀胱、尿道膨出,膀胱頸及尿道組織松弛。泌尿系感染。老年人肌肉張力減弱。主要表現:屏氣、咳嗽、噴嚏,甚至行走時小便不自主地從尿道溢出。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括約肌松弛。
采取護理措施主要目的是
病人的張力性尿失禁情況減輕或已排除。
病人能夠掌握張力性尿失禁的應措施。
采取護理措施如下
1、囑病人每隔2小時排尿1次,以訓練膀胱的收縮功能。
2、多臥床休息,減少站立時間。
3、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以免找噴嚏、咳嗽而致使腹壓增加的尿失禁。
4、指導病人做提肌鍛煉。
①端坐凳上,雙腳交叉,雙手平放于大腿上,交替做起立、坐下兩種動作,每天做2-3次,次數視情況由少到多。
②做收縮肛門動作,用力一收一縮肛門,每次連續5-10分鐘,每天3-4次。
③每縫小便是時,有意自動中斷小便數次,用以鍛煉尿道口括約肌功能。
5、指導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腰腹肌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