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產兒 對于早產兒,早期就需限制液體和鈉鹽的攝入量。對于生后體重低于1000g的早產兒,在出生10天內靜脈滴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有效關閉動脈導管。但有腎功能不全、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有出血傾向的患兒禁用,且治療過程中需密切檢測腎功能。近來使用布洛芬(異丁苯乙酸)靜脈滴注促進動脈導管閉合,療效與吲哚美辛 (消炎痛)相當,且較少引起少尿。布洛芬分3次給予,首次劑量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導管閉合率可達70%。經治療心功能不全不能糾正者,需手術結扎動脈導管。動脈導管結扎術可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實施,以避免轉往手術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態。手術合并癥并不多見,可有導管撕裂、膈神經麻痹、乳糜胸、誤扎左肺動脈和降主動脈,故術后檢查股動脈搏動十分必要。對出生體重≤1000g的早產兒,在出生當天進行預防性的動脈導管結扎,經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發現,可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率,這是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注意之一。
2.足月兒和年長兒 有嚴重左向右分流的患兒,關閉動脈導管可以糾正心力衰竭并消除最終發展成為肺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為預防感染性心內膜,即使是小的分流也建議結扎動脈導管,尤其是這種手術的并發癥和死亡率都比較低,但單純為消除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性而行動脈導管結扎術尚有爭議,這是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注意之一。
專家指出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注意還需要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