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熱病原體分別是小螺菌及念珠狀鏈桿菌,鼠咬熱散發于世界各地,但病例較少,中國僅見小螺旋菌引起的報道。經抗生素治療,預后較好,未經治療者死亡率達10%。防鼠、滅鼠是預防工作的重點。野外工作人員應作好個人防護。注重飲食衛生,切斷消化道傳播途徑,防止鼠咬熱疫情暴發。
鼠咬熱保健護理措施及特別說明概括:
一、診斷特別說明
對小螺菌所致病例,除鼠咬史外,須從患者的血液、關節液或局部膿液尋找病原體,或在黑地映光鏡下檢出螺旋體,或將涂片染色后檢查。如將血液接種小白鼠、豚鼠或兔的腹膜內,1周后檢查血液及腹腔液,易于發現此病的小螺菌。因為小動物本身可帶這類病原體,在接種前須先檢查血液,以肯定它沒有這種感染,然后再接種。對于鏈桿菌所致的病例,除上述方法找病原體外,可用氣-液相色譜法(1985)作快速診斷,還可利用血清學方法檢查凝集素的存在。
二、治療特別說明
青霉素對小螺菌及鏈桿菌所致病例都有特效,尤其對小螺菌更為敏感。一般只須1次30萬U的普魯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就能控制感染。對感染時間較長者有時須連續注射6~7日才能痊愈。對鏈桿菌病例青霉素需用量較大,每日約100~120萬U,療程10日。對少數頑固病例可加用四環素。對青霉素不敏感的病例可用四環素或鏈霉素代替。對兩種病原體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較大量青霉素。
三、治療注意事項
小螺菌型鼠咬熱首劑青霉素注射時應注意赫氏反應的發生。病原菌為L型耐藥菌者,青霉素劑量加大至每日600萬U以上(成人),兒童則按 10/l丁U/kgo。若并發心內膜炎、肺膿瘍,則青霉素每日劑量應增至1200萬U以上。
四、保健護理措施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不要過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溫馨提示:控制鼠密度,適時進行滅鼠。 居室通道門加裝25~30厘米的門檻或防鼠板,防止老鼠進入居室。防止被鼠或其他動物咬傷。與鼠有接觸的實驗工作人員應注意防護,戴手套。萬一被咬傷除局部治療外,應立即注射青霉素預防。每日成人120萬U,兒童80萬U,療程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