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專家表示,內痔生于齒線以上,由粘膜下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所形成柔軟的靜脈團,稱為內痔.內痔以出血和脫出為主要癥狀,多為無痛軟性腫塊,長期反復出血,可引起嚴重的貧血。
內痔是諸痔中發病率最高的常見病,多發于肛門右前、右后和左側[即截石位3、7、11點],常稱為母痔;在其余部位發生的痔,則稱為子痔。
內痔的病因本病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過食醇酒厚味、辛辣生冷刺激,或饑飽失常,或因起居失慎,久坐久立,負重遠行,或房室過度,或因久瀉久痢,長期便秘,妊娠生產,腹部腫瘤壓迫等,均可使風濕燥熱內生,氣血不調,以致經絡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肛門而形成內痔。其特點是無痛性便血,后期可有痔核脫出。
本病以便血、腫脹癢痛、脫出及便秘為四大主要癥狀。便血是由于血絡受傷所致,然由于體質不同,感邪之異,又有虛實之分。實者血色鮮紅,或紅而污濁,如滴如射,便秘腹痛拒按;虛者血色淡紅清稀,或晦而不鮮,伴有神疲乏力。腫脹癢痛是由于下焦濕熱,結聚肛門,氣血逆亂,筋脈橫解,血脈瘀阻,發為痔核腫脹癢痛若氣血兩虛,氣虛升舉無力,則以痔核脫出,不易回納為主;氣虛不攝,血不斂氣,便血色淡而量多。
內痔患者,可因肛門墜脹感而便意頻頻,或懼怕出血而不敢排便、致使腑氣不暢而發生便。
便秘也有虛實之分,實秘者為實熱內結,灼傷津液,胃腸燥結,便干難解,腹滿痛;虛秘者氣虛肺失肅降,大腸傳導無力,或血虛津枯,胃腸燥結,腹脹便秘,心悸自汗。治療以清熱潤燥,涼血止血,益氣收斂為主。
內痔預防調護:
1、預防內痔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
2、預防內痔應起居有常,工作勞逸結合。從事久站久立工作者,應適時變換體位。
3、預防內痔應注意肛門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4、預防內痔應及時治療腹瀉、便秘、痢疾等疾病。
內痔手術后注意:
1、內痔手術后,飲食要清淡,必要時給予半流或全流飲食。
2、內痔手術后痔核脫落期,盡量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
3、內痔術后每次排便后,用淡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而后換藥。
4、注意觀察痔瘡病人術后反應,若有發熱、疼痛、小便困難及便后出血,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5、內痔手術后若痔核脫出,應及時托回肛內,以防水腫嵌頓。
專家表示,對于內痔很多患者常常認為這是小毛病,久拖不治,殊不知這樣做,對人身體危害很大,內痔如長期反復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由于糞便擦破粘膜,或因排便時過于用力,血管內壓力增高,以致曲張靜脈血管破裂,便時則有噴射狀出血。內痔癥狀較重者,痔核脫出后需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方能復位。若發生嵌頓,則會潰爛壞死,引起肛緣發炎水腫,厲害時還可導致膿毒血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