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身高低于同地區、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者在醫學上稱為矮小癥。通常致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環境因素是大家往往會忽略掉的。
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教養方式、戰爭、饑荒、經濟蕭條等社會因素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都有重要的影響。專家介紹,出生時健康的嬰兒,如果長期生活在精神壓抑、父母離異甚至受虐待的家庭里,會發生成長障礙。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班牙、朝鮮等失去雙親的孤兒,平均身高比同齡其他國家的兒童低好幾厘米。情緒也會影響孩子長高,所以要多給孩子溫暖和撫愛,使他們精神愉快,健康成長。
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水源清潔等良好的居住環境,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護理,正確的教養和體育鍛煉,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等都是保證兒童生長發育達到最佳狀態的重要因素。注意衛生,預防疾病。如果孩子不注意衛生或缺乏良好的飲食習慣,就容易生病或患營養不良癥,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自然也影響身體的長高。季節與氣候因素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季節對生長發育的影響顯著地體現在身高和體重方面,一般地,春季身高增長最快,秋季體重增長最快,炎熱夏天部分兒童則“苦夏”,體重明顯下降。
長期慢性疾病會影響體重和身高的發育,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對生長發育的影響更為明顯。身高的異常發育與一些疾病有關,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克汀病、軟骨發育不全、垂體分泌異常引起的巨人癥等。如果發現兒童的身高增長出現明顯的異常,家長應及時帶他們去醫院作詳細的檢查,切勿延誤病情。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關于矮小癥的環境因素的介紹,希望對您和您的家人都能夠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矮小癥365個怎么辦》《矮小癥1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