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植物人的方法有哪些
在中國明代的一些針灸醫籍中,曾提到過“不省人事”和“不識人”的針灸治療。如《神應經·諸風門》:“不識人:水溝、臨泣、合谷”。但所指多為中風昏迷或重癥中暑等,與本病有所不同。而現代首次報道本病針灸治療的在1989年[1],以頸部督脈穴為主,配合其他體穴,取得了一定效果。不久又有用頭皮針配合體針治療的臨床文章出現[2]。近年陸續有這方面的資料發表,如采用經絡導平之法,曾治療觀察19例植物人,取得較好的效果[3]。雖然,迄今為止,這方面的臨床實踐還不多,然而已經顯示出令人鼓舞的苗頭。
1、體針加頭針
主穴:風府、啞門。
配穴:意識障礙加人中、百會、腦清;心臟衰弱,舌質絳有瘀斑加內關、血海;神志清醒后大小便失禁加八 、三陰交、陰陵泉;吞咽困難加翳風、廉泉;上下肢功能障礙加局部腧穴。療效不顯加頂中線、顳前線(頭皮針區)。
腦清穴位置:脛骨外緣,解溪穴直2寸。
主穴每次必取,據癥加取配穴。針刺深度,在患者神志未清時,可以患者頸周圍長的12~14%為安全度。神志轉清后,進針深度可參照下列回歸方程求得。風府:Y(cm)=2.6475+0.0778X;啞門:Y(cm)=2.7183+0.07X。其中Y為進針深度,X為患者頸周圍長。此指安全深度。進針得氣后退針,兩穴交替進行。余穴采用同樣針法。頭皮針穴,進針1~2寸,斜刺入帽狀腱膜下層與骨膜之間。留針15~30分鐘。每日針刺1次。本病治療困難,所需療程較長,一般要求半年以上,要有信心和耐心。
療效評判標準:基本痊愈:神志清楚,語言和肢體功能恢復,生活基本自理;顯效:神志清楚,對時間、地點、人物和年齡等有定向力,能用短語表達意思,從容說笑,肢體強直明顯改善;有效:出現覺醒狀態,對外界語言有反應,雙眼可轉動視物,可按一定口令做張口、閉眼等簡單動作;無效:針刺后無進步。
2、綜合法
主穴:分為4組。1、心、肝、腎、緣中、腦干(均為耳穴);2、語門(舌穴);3、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均頭穴);4、見明、手三里、外關、環跳、承山、陽陵泉。
配穴:神門、交感、皮質下。
腦干穴位置:輪屏切跡正中。
見明穴位置:三角肌止點后上0·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