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分型本病呈慢性病理過程,但在其基礎上也可以繼發急性感染,病理檢查可見急慢性病理變化同時存在,故病程分期難以確定。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將乳腺導管擴張癥分為3型。
(一)隱匿型
此型發病率較高,尸檢發病率約為25~75%,但往往因癥狀不典型致臨床發病率較低。本型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多數病人乳腺導管擴張癥的癥狀常以間歇性乳頭溢液、乳腺脹痛、乳頭內陷而就醫。
(二)腫塊型
此型臨床上最為多見,腫塊可位于乳腺任何一個部位,根據腫塊的大小和范圍又可分為局限型和彌漫型。前者以乳暈深部多見,約占全部腫塊的49%,部分病人可繼發囊腫形成,后者病變范圍多大于一個象限。部分病人表現雙側乳腺明顯增大,可觸及以乳頭為中心、質地柔軟的放射狀條索樣腫塊。由于腫塊體征與癌腫相似,故臨床極易誤診為乳腺癌。
(三)膿腫型
當本病繼發急性感染時,容易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混淆,部分病人可合并乳瘺。但根據本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且在非哺乳期發病,病灶也多發生在乳暈下,既往又有局部腫塊的特點,故有助于乳腺導管擴張癥的鑒別診斷。而慢性膿腫多表現為乳暈下胂塊伴有膿性乳頭溢液,穿刺可證實診斷。
乳腺導管擴張癥的最初表現常為乳頭的某種異常分泌,大多為棕黃色,有時可為血性。因病變常累及數目較多的導管,可占據乳暈的大半圈,所以在病變范圍內擠壓任何一處都可流出分泌物。此種乳頭分泌物為間歇性,時有時無,但可持續若干年,然后才出現其他繼發癥狀。常見的癥狀有乳腺腫塊、乳頭回縮及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等表現,故易誤診為乳腺癌。在此病變過程的某一階段,病人也可能出現其他的炎癥表現,腫塊表面皮膚紅、腫,局部有明顯疼痛及壓痛,并可伴有發熱及白細胞升高。偶爾,局部炎癥嚴重者可在乳暈下形成小膿腫,單純切開引流后創口不易愈合,或暫時愈合后不久又有新的皮下膿腫形成,致炎癥可持續若干年,如果不徹底切除膿腫及皮下擴張導管,此種膿腫是不易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