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瘤的治療以處理原發病為主,首選腫瘤切除或減瘤手術,對不能手術或惡性腫瘤轉移復發者可輔以生長抑素治療、全身或局部化療、同位素標記的生長抑素治療。圍術期、不能手術者或術后癥狀不緩解者應予對癥治療,如糾正低血糖等。
1.一般治療
早期應用藥物和飲食相結合的方法,對減輕一些病人的癥狀是有效的。為了減輕癥狀,多進食碳水化合物,增加就餐次數和數量,在預期易發時間前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
尤其在晚間不應限制糖類吸收較慢的食物,如面包、土豆、大米較好。當低血糖發作時,用快速吸收的糖類,例如水果汁或蔗糖等。病情嚴重的,難治性低血糖病人,可持續靜脈輸入葡萄糖的治療方法。
2.胰島細胞瘤的外科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是治療胰島素瘤惟一有效的方法,一經診斷明確后,均應及早手術治療。因為反復發作的低血糖性昏迷,可使腦細胞產生不可逆的改變,故在晚期即使手術切除腫瘤,只能解決低血糖癥狀,而已出現精神方面的癥狀不能改善。
Mayo臨床組對154個病人做了手術,使85%病人手術成功,病死率為5.4%,在一些未發現明確腫瘤的病人,進行胰體尾盲切成功率明顯下降,僅50%的患者病情緩解,還有部分病人未發現有原發灶或轉移灶,或因為腫瘤太小而暫不手術切除也有。
在成功手術的病例中可以觀察到在手術過程中血漿葡萄糖水平升高。盡管對手術的反應多種多樣,其他因素也可改變葡萄糖水平。
胰島素瘤的診斷一經明確,均應及早手術治療,切除腫瘤。因為長期共存反復發作低血糖昏迷,可使腦組織,尤其是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3.胰島細胞瘤的非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可應用于下列情況
①解除低血糖癥狀。
②作為術前準備。
③已有轉移而不能切除惡性胰島素瘤患者。
④拒絕手術治療或手術有禁忌證的患者。
⑤手術未找到腺瘤或切除腺瘤不徹底,術后仍有癥狀者。
(2)抑制胰島B細胞分泌的藥物
二氮嗪(氯甲苯噻嗪)、氯丙嗪、普拉洛爾(心得寧)、苯妥英鈉等。
①二氮嗪(氯甲苯噻嗪)
臨床最多用的口服藥是二氮嗪(氯甲苯噻嗪),這是非利尿類的苯噻嗪類藥物。直接作用于B細胞抑制胰島素的釋放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對部分兒童特發性低血糖和個別糖原累積病Ⅰ型能迅速升高血糖,也應用于治療胰島素瘤。
②苯妥英鈉
1965年Beiten首先觀察到苯妥英鈉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苯妥英鈉中毒時常伴有高血糖、高滲性昏迷。苯妥英鈉引起高血糖是由于抑制了胰島分泌胰島素,機制尚不明。
劑量為每天300~600mg,分3次口服。臨床上胰島素瘤低血糖發作易被誤診為癲癇發作,使用苯妥英鈉治療而使部分癥狀得以緩解,導致診斷更為延誤,應引起注意。
③生長抑素
對二氮嗪(氯甲苯噻嗪)無效病例,可試用長效生長抑素類藥物。是胰島素分泌較強的抑制劑,但半衰期短,不能成為臨床有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