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在女性婦科生殖器疾病中是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它一般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構成。最常見于30-50歲婦女,20歲以下非常少見。據尸檢統計,30歲以上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因肌瘤多無或很少有癥狀,臨床報道發病率遠低于肌瘤真實發病率。
目前在臨床研究中,子宮肌瘤確切病因尚不明了。因子宮肌瘤好發于生育年齡,青春期前少見,絕經后萎縮或消退,提示其發生可能與女性性激素相關。生物化學檢測證實肌瘤中雌二醇的雌醇轉化明顯低于正常肌組織;肌瘤中雌激素受體(ER)濃度明顯高于周邊肌組織,故認為肌瘤組織局部對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發生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研究證實孕激素有促進肌瘤有絲分裂活動、刺激肌瘤生長的作用。細胞遺傳學研究顯示25-50%子宮肌瘤存在細胞遺傳學的異常,包括12號和17號染色體長臂片段相互換位、12號染色體長臂重排、7號染色體長臂部分缺失等。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提示子宮肌瘤是由單克隆平滑肌細胞增殖而成,多發性子宮肌瘤是由不同克隆細胞形成。
子宮肌瘤合并妊娠的現象占肌瘤患者人群中占據的比率是0.5-1%,占妊娠0.3-0.5%,肌瘤小又無癥狀的患者通常容易被忽略,故實際發病率高于報道。
1、對妊娠及分娩的影響:它的影響與肌瘤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粘膜下肌瘤可影響受精卵著床導致早期流產的出現;肌壁間肌瘤過大因而產生機械壓迫,宮腔變形或內膜供血不足可引起流產發生。妊娠后期及分娩時胎位異常、胎盤低置或前置、產道梗阻等難產應作剖宮產。胎兒娩出后易因胎盤粘連、附著面大或排出困難及子宮收縮不良導致產后出血。
2、妊娠期及產褥期子宮肌瘤易發生紅色樣變性,表現為肌瘤迅速增大,劇烈腹痛,發熱和白細胞計數升高,通常采用保守治療能緩解。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多能自然分娩,但要預防產后出血。若肌瘤阻礙胎兒下降應行剖宮產術,術中是否同時切除肌瘤,要根據肌瘤大小、部位和患者情況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