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因素,讓人們長期處于心境低落的狀態之中,這時有些人因為性格等原因就會出現焦慮、失眠等癥狀,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癥狀,其實它們就是抑郁癥發生的前兆。抑郁癥對人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對于治療抑郁癥的方式與藥物您了解嗎?
抑郁癥患者應如何正確吃藥
工作中經常有家人或病人問“吃什么長抑郁癥的藥物,為什么癥狀消失和醫學”。事實上,目前,抑郁癥可以有效治療,抑郁癥狀,經過一段時間的服藥治療,將會完全消失,但復發率高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在10年的隨訪研究中發現:抑郁癥復發患者75%~80%。
同時,發現復發性抑郁癥首次抑郁發作的概率(5年后復發率為50%,其次為75%),經過近100%的復發概率第三集,所以與抑郁癥狀完全消失后繼續服藥的患者是必要的。
抑郁癥的治療用藥
維持治療時間根據時間長短不同的情況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第一次發作的患者,維持六月的藥物1年的時間;如果第二次,維持3~治療5年;如果第三或以上的發作三次,應該保持直到終生服藥的長期治療。研究也指出,老年抑郁癥病人需要更多的維持治療。
讓人產生抑郁的藥物
醫學調查發現,某些藥物也是引發抑郁癥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而由藥物引發的抑郁癥就稱為藥源性抑郁癥。藥源性抑郁癥多在用藥數日至兩年之內發生。用藥量越大,越容易出現抑郁;藥量減少后,病情雖可緩解,但再次用藥又可誘發抑郁。特別是性格敏感內向的患者,更容易發病。其典型表現是坐臥不安、心神不寧、煩躁、缺乏自信心、睡眠障礙,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傾向。
長期復方降壓片是可產生抑郁,其他含有利血平的復方制劑如安達血平片、新降片、降壓靜片、脈舒靜片、復方降壓平片等,也會誘發藥源性抑郁癥。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報告稱利血平能引起抑郁。
除了降壓藥,易誘發抑郁癥的藥物還有抗心律失常藥、抗精神病藥、解熱鎮痛藥、避孕藥、激素等,特別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
當然,并非所有人服用上述藥物都會誘發抑郁癥,會否發生藥源性抑郁病,與病人的個體素質、有無精神病的家族史以及用藥量的多少、用藥時間的長短等有關。
因此,在服藥期間出現抑郁癥,或者使原有的抑郁癥狀加重,應當首先考慮到藥源性抑郁癥。藥源性抑郁癥帶有一定的隱匿性,患者用藥后若出現相關抑郁癥狀,應加以注意。一旦發現病情征兆,醫生應及時囑其停藥,并且調整用藥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