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是婦女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改變,包括初潮年齡的提前,延后,周期、經期與經量的變化。西醫認為月經不調多屬于內分泌輕度失調,缺少有效的調整辦法。月經不調之根本之血虛、腎虛、血寒、內分泌失調,可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選用中成藥調理,達到根本治療之目的。
月經不調的中醫辨證調理
1、屬血熱型的,癥見月經不調,經血色紅或有紫塊或深紅,質粘而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干,咽干口燥,顏面潮紅,尿黃便結,舌紅苔黃。治宜清熱涼血,可服固經丸、清經散膠囊等。
2、屬肝郁化熱型的,癥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胸脅乳房及小腹脹痛,胸悶不舒,煩躁易怒或善嘆息,噯氣食少,經血色紅或紫,舌邊尖紅,口苦咽干,苔薄黃。治宜疏肝解郁清熱,可服調經止帶丸、逍遙丸、丹梔逍遙丸等。
3、屬氣虛型的,癥見經行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治宜補氣攝血,可服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
4、屬血虛型的,癥見經期錯后,量少色談,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腫,少寐多夢,面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苔。治宜補血益氣,可服婦科調經片、婦寧丸、八珍益母丸、當歸補血膏、八寶坤順丸、十珍香附丸、寧坤至寶丹、加味益母草膏、婦科十味片、安坤贊育丸、參茸白鳳丸等。
5、屬血寒型的,癥見經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薄白。治宜溫經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溫經丸、女金丹、女寶、艾附暖宮丸、調經丸、溫經丸等。
6、屬氣滯型的,癥見月經延后,量少色暗有塊,小腹脹甚而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暗,治宜理氣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婦科養神丸、婦康寧片、婦寧片、婦寶沖劑等。
7、屬血瘀型的,癥見月經錯后,或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或刺痛,血塊排出后其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經散、婦科回生丹、婦科金丹、坤靈丸、雞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調經姊妹丸、慈航丸等。
月經不調的中醫食譜
1、黑糯米粥
主料:大棗30克、桂圓10粒、黑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方法:大棗洗凈待用,桂圓去皮洗凈待用,黑糯米洗凈,加入大棗、桂圓適量水煮成的粥狀,依口味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功效:溫腎健脾補血調經
食譜分析: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溫以補脾經不足,甘以緩陰血,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大棗中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多種維生素及鈣、鐵、磷等微量元素。桂圓肉味甘平質潤,能養血安神,補心益脾。黑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能補中益氣。此粥味道香甜,可供早晚食用,是滋補強身美容的佳品。
2、蓮藕木耳老鴨煲
主料:鮮蓮藕500克、黑木耳60克、老鴨1只、精鹽、雞精、生姜、黃酒適量。
制作方法:蓮藕洗凈,切塊待用。黑木耳溫水泡發,擇洗干凈,待用。老鴨洗凈加生姜、黃酒熬湯至八成熟后,放入蓮藕、黑木耳煮熟后,放入適量精鹽、雞精適量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食譜分析:蓮藕為干澀性涼,入心、肝、胃經,能化瘀止血。黑木耳涼血止血,利腸通便。老鴨味甘性寒,滋陰養胃,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核黃素、尼克酸等營養物質。常喝此煲對于月經量多且陰虛內熱體質者,效果尤佳。可以滋陰清熱,調整月經周期,減少出血。
3、山藥栗子豬肚煲
主料:鮮山藥500克、栗子50克、豬肚1個、生姜、料酒、精鹽適量。
制作方法:鮮山藥去皮,洗凈,切塊待用。栗子去皮洗凈待用。豬肚用面粉或精鹽、促反復搓洗數遍后,用水洗凈切塊,加姜、酒、清水適量,煲至八成熟后,加山藥、栗子煲熟加適量精鹽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益腎調經
食譜分析:山藥入肺、脾、腎三經,補肺健脾益腎,性平而不寒不燥。栗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能養尉健脾補腎止血。豬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為血肉有情之品,健脾胃,補虛損,是虛勞羸弱者營養的佳品。此煲鮮香可口,可供中、晚餐食用,脾胃虛弱者食之甚佳。
溫馨提示:月經不調女性患者,在中醫調理期間,要注意飲食禁忌。陰虛者,忌食辛辣燥熱之品;陽虛者,忌食寒涼冷積之品;經少者,忌酸澀苦寒之品;經多者,忌溫熱辛辣之品。同時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個別在月經期有下腹發脹、腰酸、乳房脹痛、輕度腹瀉、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郁等現象,均屬正常,不必過分緊張。
【參考文獻:《月經病名醫密驗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