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病因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質性的。月經不調包括的范圍是很廣泛的,例如經期的紊亂、經血色澤和出血量的改變等。存在月經不調的婦女往往伴隨其他的不適癥狀,例如經前、經期或經后腹痛,頭痛,腰酸或胸脅疼痛等。
月經不調在西醫認為多少和內分泌失調有關,也有和外界的一些因素有聯系,例如受冷受寒、精神受到刺激、飲食不注意等。西藥調經藥一般是性激素和孕激類藥物,但是單純應用激素來調經往往不那么理想,停用藥物大多會出現反復。而中醫認為這月經不調有幾個方面的類型,例如:氣滯血瘀型、氣血虛弱型、宮寒型、血熱型、脾不統血型等。其中,氣滯血瘀類型頗多。
針對月經不調若能請中醫具體辯證施治,做到辯證施治針對性應用相應的中藥調理治療月經不調療效很好,可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對身體不良影響也很小。下面就幾種常見的月經不調類型加以闡述。
①氣滯血瘀型:表現為經血色澤深暗有塊,經期不準,小腹疼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舌質紫暗有瘀點等。治則:活血化瘀。常用方劑:四物湯或桃紅四物湯加減,常用的中成藥有花紅片、當歸丸、女金丸、復方益母草膏等。
②氣血虛弱型:表現為面色無華,經血量少、色淡,月經或超前或錯后,經期短或月經淋漓,頭暈眼花無力,舌質淡,心悸氣短,說話有氣無力。治則:補氣養血。常用方劑:八珍益母湯、補中益氣湯加減。常用的中成藥有八珍益母丸、烏雞白鳳丸、人參歸脾丸等。
③宮寒型:表現為經期錯后,痛經(熱敷可緩解),經少白帶偏多,畏寒,喜熱飲,面色蒼白,舌苔薄白。治則:溫經祛寒。常用方劑:宮寒散。常用的中成藥有艾附暖宮丸、理中丸等。
④血熱型:變現為經血提前和經血不暢、經血色紅或發紫、口苦咽干,舌苔偏黃,午后作燒,顏面潮紅。治則:清熱涼血。常用的方劑是丹梔逍遙散,中成藥可選擇丹梔逍遙丸。
⑤脾不通血型:表現為經血過多或淋漓不盡。治則:補脾攝血。常用的方劑是固沖湯、膠艾湯等,常用的中成藥可選擇宮血寧膠囊、人參歸脾丸等。
存在月經不調只要通過中醫的具體辯證施治,做到針對性用藥預后相當不錯,當然平時的生活起居也是很重要的。發現月經不調首先不要恐懼和過于的緊張,平時應該注意經期衛生,在經期應該注意保暖,注意休息,注意營養平衡,保持心情舒暢。
【本文由河北省邢臺市威縣賀營鄉衛生院 任立存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