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病情較重,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后果。急性乙肝只有經過積極治療,才可以痊愈,因此在發現急性乙肝后要及時進行治療。
急性乙肝的治療
患有急性乙肝時,肝細胞受乙肝病毒損害而腫脹壞死,一旦檢查是急性乙肝,應當立即臥床休息,癥狀明顯減輕后,每天可參加適度鍛煉。觀察時間為1—3個月,應堅持持續治療,以防復發。在康復及治療期間要保持心情愉快,節制性行為。飲食對肝炎的恢復有一定的影響,其飲食是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食物為主。注意增加營養,以清談食物為宜。蛋白質食物如豆制品、魚、蛋、牛奶、瘦肉、雞等及蔬菜的攝入量應該保證。
急性乙肝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盡量減少和避免病情發展或遷延不愈。在急性乙肝治療中,強調隔離、充分休息、合理飲食、適當增加營養,注意對癥下藥。用藥以退黃、降酶、保肝、提高機體免疫力為總則。可因地制宜地選用一二種中西藥物以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做到保肝而不傷肝。一般情況下,急性乙肝不宜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病初消化道癥狀嚴重,尿量減少,兼有黃疸者,需進行降黃治療。黃疸加重迅速的急性乙肝患者,慎防重型肝炎發生。
急性乙肝初期的治療非常重要,醫學界認為,急性乙肝在經過治療半年之后,如果還不能痊愈,那么患者便會轉為慢性乙肝,需接受抗病毒治療。急性乙肝在治愈之后,不再具有傳染性,而且被治愈的乙肝患者還可以終生得到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