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原發性腎炎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是緩解原發性腎炎的最佳方式,怎樣才能做到針對性治療呢?首先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原發性腎病,其次找到自己患者的根本因素,制定相關的治療方案。只要遵循相關治療原則,積極配合醫生就能得到成功治愈。
治療原發性腎炎切不可盲目補充蛋白
原發性腎炎患者應優質低蛋白飲食,這一飲食原則包括兩方面的意思:1、原發性腎炎患者攝入的蛋白質要“少”;2、原發性腎炎患者宜食用 “高質量”的蛋白質。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攝入大量劣質蛋白質增加腎臟負擔的危險,同時也補充了人體對蛋白的營養需求。原發性腎炎患者到底每日應進食多少蛋白,因為原發性腎炎病情輕重不同,具體病人具體對待,最好由腎內科醫生決定。
原發性腎炎的治療用藥
一般認為:大豆及豆類食品蛋白含量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其蛋白屬植物蛋白,是低質量的蛋白質,蛋白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少,原發性腎炎患者過多地攝入,會加重氮質血癥,從而加重IgA腎炎患者的病情。原發性腎炎患者補充蛋白的精選食物是動物瘦肉如魚肉、雞肉等。
原發性腎炎進入腎衰竭后,腎臟的排毒能力大大下降,漏出蛋白比較多,再食用蛋白只會加重腎臟的負擔,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甚至原發性腎炎發展到最嚴重時期--尿毒癥期,仍主張吃高質量的低蛋白飲食,即成人每日蛋白質不少于20克。
原發性腎炎尿毒癥病人透析期間(特別是腹膜透析),每日進食蛋白量要求更多;原發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病人,因尿中丟失大量蛋白,血漿蛋白低,而腎功能較好者,主張進食高蛋白飲食,每日可攝入90-100克蛋白,否則,低蛋白血癥得不到糾正,水腫不易消退,機體抵抗力必然差,這對病人很不利;原發性腎炎患者血中氮質已有明顯增高者,對蛋白質攝入不加限制則是錯誤的,因它可加速原發性腎炎患者的腎功能惡化。
原發性腎炎的中藥治療
1、益氣健脾
脾虛氣弱,氣不攝血者,宜健脾益氣,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黨參、生黃芪、白術、當歸、甘草、陳皮、升麻、柴胡、劉寄奴)。
2、活血化瘀
一般血尿均有瘀血。如瘀血征象不顯著者,一般在清熱涼血、滋陰清利方中加涼血活血之藥物,即可使血尿消失。瘀血征象明顯突出者,則可活血化瘀治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柴胡、枳實、赤芍、甘草、當歸、川芎、生地、桃仁、紅花、牛膝、生側柏葉、馬鞭草、益母草、白茅根)。
3、清熱涼血
原發性腎病凡屬外感風熱者,表現為惡寒輕發熱重,咽干咽痛,或有咳嗽,或有鼻塞口渴喜飲,肉眼血尿,舌紅苔薄,脈象浮數,宜疏風宣散、清熱涼血,方用銀蒲玄麥甘桔湯(銀花、蒲公英、玄參、麥冬、生甘草、桔梗);屬心經熱盛者,癥見心胸煩熱,口舌生瘡,口渴喜飲,肉眼血尿,排尿稍有灼熱感,舌紅苔薄,脈象細數,宜清心養陰、清熱涼血,方用導赤散加味(生地、淡竹葉、滑石、甘草梢、通草、茜草、黃芩、益母草、白茅根);肝經火旺者,癥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煩躁易怒,肉眼血尿,尿赤便秘,舌紅苔薄黃,脈象弦大,宜清肝瀉火、清熱涼血,方用加減龍膽瀉肝湯(龍膽草、黃芩、梔子、生地、澤瀉、車前子、滑石、生甘草、茜草、益母草、白茅根)。
4、滋腎清利
陰虛內熱,迫血妄行,癥見腰酸痛,手足心熱,咽干,渴喜涼飲,便秘尿赤,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滋腎清利,方用知柏地黃湯加味(知母、黃柏、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茯苓、澤瀉、茜草、大小薊、石韋、益母草、白茅根)。更多原發性腎炎的用藥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