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臨床征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和高脂血癥為主要臨床特點。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前者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后者繼發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過敏性紫癜、紅斑狼瘡等,是全身性疾病損傷腎小球所出現的綜合征候群。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使用激素 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
一是合病情之理
腎病綜合征患者并非都適用激素治療,應根據腎臟病理診斷,恰當地選擇好適合于激素治療的患者。如病理改變為微小病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以及早期膜性腎病的患者,激素治療多有療效,而對中、重度腎小球硬化的患者,濫用激素治療不僅難以取效,反而會因徒增激素造成副作用。對于未經腎臟病理檢查的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激素的運用適合于具備以下臨床和實驗室特點的病人。
1無肉眼血尿和(或)嚴重的鏡下血尿;
2無持續性血肌酐升高;
3無持續性高血壓;
4高度選擇性蛋白尿;
5尿FDP陰性;否則激素治療通常無效。用藥前須排除結核病、糖尿病、癥狀不明的消化道潰瘍、精神病及嚴重的潛在性感染等。
二是合用法之理:激素的用藥方法應遵循“使用要早、首量要足、療程要夠、撤減要慢、維持要長”的原則。對初發的病例,及時且足量的激素治療是誘導腎綜迅速緩解的關鍵。在激素減量治療階段,減藥速度不能太快或突然停藥,并且劑量愈小,減藥速度愈慢,否則不僅原有的病癥會出現“反跳”,而且會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當每日用藥20毫克左右時極易復發,故減藥宜更慢,以防止反跳出現。激素撤減至維持量時,應長期維持服藥在1年以上。以上合理的運用激素,有利于提高療效,減少復發以及減輕因激素使用不當而出現的副作用。
2、重視中西醫結合
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征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不僅提高了臨床療效而且大大減輕了激素的副作用。我們基于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根據激素治療前期、治療間期和停藥后期等不同階段的證候演變,制定出腎綜中西醫結合三階段的治療方案。
第一階段(用激素前至激素用藥2周內)是以疾病自身的病理改變為特點。此期的治療應抓住本虛標實之腎綜基本病理進行辨治。如若臨床表現為水腫明顯者,以標實為主,需辨其風熱、濕熱、瘀血之偏勝,而治以疏風清熱、清熱利濕、化瘀利水法,并可酌選噻嗪類和利尿劑;其水腫消退而尿蛋白持續不消者,病變重心在脾腎兩虛,需審其氣虛、陽虛之不同而恰當用藥,或益脾腎之氣,或溫脾腎之陽。
第二階段(激素用藥2周后至激素完全撤減前)的病理特點突出表現為,大劑量激素使用期間所出現的陰虛熱毒熾盛,和激素撤減期間所表現的氣陰兩虛、余毒未清的病理轉機。由于激素為陽剛之品,在足量、足療程的治療過程中,常出現陰虛火旺、熱毒偏盛的病理變化。治療應以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為法,方用大補陰丸合五味消毒飲。在激素撤減過程中,病理變化集中表現在激素之壯火最易蝕氣耗陰,撤減時藥火漸逝,氣陰未復,以及余毒留連的現象。治療重在益氣養陰,清解余毒,方以參芪地黃湯加金銀花、公英、地丁等。
第三階段(激素停用以后)的主要病機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腎綜緩解后,正氣不足體虛未復,患者極易感受外邪,引起感染性疾病,特別是感冒的發生導致腎綜的復發。因肺主一身之表,為人身之蕃蘺,故以補肺益氣固表法為治,可服用玉屏風散方,對預防感冒,鞏固激素療效,減少復發確有較大裨益。
一是腎綜雖經足量、足療程的激素,甚至合用細胞毒類藥物等治療,仍不能緩解,以致病情遷延不愈者,此為難治性腎病。該類病人多以陰陽兩虛、瘀水互結為證候特點。故當以溫腎養陰、化瘀利水法治之,方選濟生腎氣丸加丹參、川芎、益母草、地龍、僵蠶、全蝎等藥治療。
3、注重活血化瘀
腎病綜合征前期是以水腫為突出表現,為內傷、外感諸多因素導致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水液代謝失常所致,此即所謂水病及血。本病后期則以持續蛋白尿為顯著特點。其病機主要表現在水去陰傷;蛋白久漏不止,精微流失;激素藥毒傷陰等。其陰虛則血少脈澀,血行遲滯,亦是瘀血形成之由,可見在腎病綜合征的臨床各期均可導致瘀血的產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腎病綜合征可出現低蛋白血癥,刺激肝臟合成凝血因子增加,血中抑制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Ⅲ等隨蛋白尿丟失,啟動了內源性凝血系統。因治療采用激素和利尿劑,以及高脂血癥促使血漿黏度增高,血液濃縮和凝固性升高故而導致高凝狀態。同時,由于抗血栓因子Ⅲ及血清素原活性低下,血小板凝聚力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酶減少,動脈硬化導致血管壁損傷,從而引起血栓形成。此外,腎臟病理所表現的上皮細胞足突融合,內皮細胞和系膜細胞增生,系膜基質增多,基底膜增厚,腎小球硬化和纖維化等,均符合中醫“瘀血”的病理特點。因此,在腎病綜合征的治療過程中十分注重活血化瘀法的運用。對于蛋白尿經久不除,水腫久治難消以及有明顯血栓或栓塞性并發癥的患者,更以活血化瘀作為主法。常選用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益母草、川芎等,并配合西藥潘生丁、華法令、尿激酶和鏈激酶等血小板解聚藥、抗凝藥和溶栓藥以增加腎血流量,改善血液的高黏高凝狀態,促進纖溶,減輕腎臟病理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