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特發性震顫是一種比較饞發的染色體遺傳疾病,很多人都是因為遺傳才換上這種疾病的。而特發性震顫的癥狀比較單一,但是檢查的時候卻很難發現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特發性震顫的治療方法究竟是什么?那么特發性震顫怎樣治療呢?
特發性震顫怎樣治療
1、藥物治療
①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40-120mg,分2次服,需要不定期服用,如預期在特定的場合震顫特別嚴重,可臨時口服心得安40-120mg;阿爾馬爾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在臨床上更常用,常用劑量:10mg每天兩次,早晨及下午服用;服藥前應行心電圖,排除慢心律及傳導阻滯等的β-受體阻滯劑的禁忌證。
②撲癇酮也有效,但特發性震顫患者對此藥常很敏感,不可按治療癲癇用藥,應自小劑量50mg/d開始,每2周增加日用量50mg,直至有效或出現副反應;通常有效劑量為100-150mg,3次/d;
③偶有患者用阿普唑侖有效,最大劑量3mg/d分次服用。
2、手術治療
少數癥狀嚴重、以一側為主和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可行腦深部神經核團損毀術,腦深部電刺激(DBS)置入術。
腦深部電刺激(DBS),又稱腦起搏器 ,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 ,釋放高頻電刺激 ,抑制了過度興奮的神經元的電沖動 ,減低了其過度興奮的狀態 ,從而減輕特發性震顫的癥狀。治療緩解特發性震顫的主要癥狀:手、頭或下肢的震顫等。腦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電子裝置 ,包括一個脈沖發生器、一根電極和一根延伸導線 ,這些部件均植入體內。植入體內的部件不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
DBS技術比以往的手術方法有其突出的優點。
首先 ,DBS是可逆的和可調節的。手術不毀損神經核團 ,只是使其暫時處于電麻痹狀態 ,改善神經功能 ,神經核團麻痹的程度、范圍可通過設定腦深部電極的電流、電壓、頻率及電極位置等多個因素來調節。在術后漫長日子里 ,還可隨病情變化而不斷調節 ,可以長期控制不斷發展變化的特發性震顫癥狀。其次 ,DBS是可體驗的。手術植入電極后 ,可通過臨時刺激的方法 ,讓病人切身適應、體驗和觀察,再決定最終和最佳的電極植入位點。
再次 ,DBS是可發展的。手術保留正常腦組織的神經功能 ,為以后可能出現的新方法創造條件 ,也就保留了患者獲得新生的權利和希望。最后 ,DBS是雙側的。對雙側特發性震顫患者的癥狀都可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而毀損雙側蒼白球或丘腦 ,容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加之DBS很少出現副作用 ,這是病人樂于接受的重要原因。正由于上述優點 ,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發達國家 ,已經很少人去做毀損術 ,接受腦起搏器治療的特發性震顫患者越來越多。
DBS的手術過程分以下幾個步驟
1、安裝立體定向頭架
立體定向頭架幫助神經外科醫生確定放入電極的位置。此過程采用局部麻醉 ,除輕度的受壓感外 ,一般無明顯不適。
2、精確定位
通過全息精確導航及CT或磁共振 (MRI)檢查定向架位置 ,并獲得植入腦起搏器部位的定位數據。
3、植入電極
根據前面的定位找準刺激部位后 ,把電極放進大腦。此過程的損傷很小 ,而且由于大腦本身沒有痛覺 ,因而不會感到疼痛。
4、效果測試
植入電極后 ,醫生會進行初步的測試。先讓患者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如拿杯子、伸展手臂、畫螺旋線等 ,然后根據患者的感受和癥狀改善程度 ,進一步調整電極的位置和刺激強度 ,以取得最佳效果。
5、植入整個系統
如果測試中癥狀得到控制 ,醫生可進一步植入整個腦起搏器系統。此過程可以立刻進行 ,也可以觀察數日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是在胸部的皮膚下面植入脈沖發生器 ,再經皮下通過導給把脈沖發生器與電極連起來。術中 ,大部分時間患者是清醒的 ,因為需要患者的配合來確定電極放置的位置和治療的效果。手術后的隨訪非常重要 ,術后傷口愈合后 ,醫生會采用計算機遙測技術在體外對脈沖發生器進行調控 ,這也是無痛苦的過程。
腦起搏器系統的電池一般可以使用 5~ 10年 ,如果電池耗竭 ,需要更換脈沖發生器 ,電極和導線不需更換。這可以通過簡單的外科手術進行更換。
特發性震顫怎樣治療,注意事項
1、心理
首先要正視這個現實,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規律,避免激動勞累,對病程有好處。
2、用藥
用藥量根據病人的情況,震顫輕時可以服量低,或者間斷服用,嚴重的就要持續服用。同時還應該服一些維生素類藥物,比如維生素E、維生素C,對神經有保護、抗衰老的作用。
3、飲食調理
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別是油炸食品應該少吃。
4、生活注意
飲酒以后可以使癥狀減輕,但是一般也就維持2~4個小時,此后癥狀又會加重,所以飲酒不能治療此病,反而使癥狀加重,應該嚴格限制。
5、加強鍛煉
有這種病的老年人在康復期間應該注意盡量做一些體能鍛煉,比如太極拳、體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