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病是指病變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干顱神經運動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錐體束受損的一組進行性變性疾病。如病變以下級運動神經元為主,則表現為進行性脊髓性脊萎縮;如病變以上級運動神經元為主,稱為原發性側索硬化;若致延髓運動神經核變性,可見延髓麻痹等。病人早期出現手指無力,精細動作不準,肌肉萎縮,繼而累及上肢、下肢,使肢體無力、僵硬、動作不協調、運動受限等。隨著病程延長,肌無力可蔓延到軀干、頸部、面部和延髓支配的肌肉,出現頸部萎軟、吞咽困難、呼吸無力而致死亡。
河南省鄭州市一位女患者王某,患運動神經元病已5年,5年里她在家人的陪伴下,跑遍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國內多家知名醫院,服用了許多藥物,均未取得明顯療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及家屬痛苦不堪。今年春節前夕,她病情加重,行走困難,雙上肢不能持物,胸部憋悶,呼吸困難,經人介紹她來到了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三區。
該科主任王寶亮帶領醫務人員,為病人認真檢查診斷,并查閱相關資料,組織會診,結合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認為此病屬于中醫“痿證”范疇,辨證為肝腎不足,中氣虛弱。因為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為作強之官,病人久病體虛,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精虛不能灌溉,血虛不能榮養,從而使筋骨失養;肝腎之精血賴脾胃化生,四肢皆秉氣于胃,此病人又素體脾氣虛弱,中氣不振,使四肢不得秉水谷之氣,導致筋骨肌肉失養,故本病以四肢末端表現多見。該病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氣血精津不足、筋脈肌肉失養是其主要病機。
根據以上認識,他們制定了補益肝腎、壯骨柔筋、健脾益氣、榮血養肌的治療方法,主要用參苓白術散、河車大造丸、虎潛丸化裁,主要藥物有黃芪、西洋參、云苓、白術、菟絲子、牛骨髓、鹿茸、全蟲、骨碎補、沙菀子、紫河車等。若有陽虛癥狀時加巴戟天、仙靈脾、肉桂,若血虛筋脈拘急加當歸、白芍、阿膠珠、雞血藤等,若有濕熱癥狀可加黃柏、蒼術等,并根據病人情況配合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注射,同時給病人做肢體功能康復鍛煉。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人的病情得到明顯控制,能獨立行走,言談流利,生活可基本自理,現已出院在門診治療,病人及家屬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