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又稱嵴突):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且引起臨床癥狀的一種鼻內畸型,臨床常表現為持續或間歇性的鼻塞、流膿鼻涕、頭暈、頭痛、流鼻血等。
事實上大多數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如果偏曲程度輕微,未引起以上臨床癥狀,一般不需要治療。
只有當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礙或產生癥狀時,方診斷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錐樣突起,則稱骨棘或矩狀突;如呈由前向后的條形山嵴樣突起,則稱骨嵴。
醫院專家介紹,鼻中隔偏曲癥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1、鼻塞
為鼻中隔偏曲最常見的癥狀,多呈持續性鼻塞。“C”形偏曲或嵴突引起同側鼻塞,對側鼻腔長期承擔主要通氣功能,鼻粘膜持續處于充血狀態而出現下鼻甲代償性肥大,又稱結構性鼻炎,進而出現雙側鼻塞。
“S”形偏曲多為雙側鼻塞。鼻中隔偏曲病人如患急性鼻炎,則鼻塞更重,且不容易康復。鼻塞嚴重者還可出現嗅覺減退。
2、頭痛
如偏曲部位壓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側反射性頭痛。鼻塞重,頭痛加重。鼻腔滴用血管收縮劑或應用表面麻醉劑后,則頭痛減輕或消失。
3、鼻出血
鼻出血部位多見于偏曲的凸面或棘、嵴處,因該處黏膜張力較大、且薄,常直接受氣流及粉塵刺激,黏膜干燥結痂,易發生糜爛,加之鼻中隔軟組織血供豐富,故較容易出血,擤鼻、挖鼻或低頭用力常為誘因。
如鼻出血發生在50歲以上年齡組,血管彈性差,則難以用凡士林紗條填塞治愈,多需要手術切除、矯正偏曲部位。有時鼻出血也可見于鼻中隔凹面。
4、鄰近器官受累癥狀
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礙鼻竇引流,可誘發化膿性鼻竇炎或真菌感染。如影響咽鼓管通氣引流,則可引起耳鳴、耳閉。長期鼻塞、張口呼吸,易發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時發生嚴重鼾聲。
5、鼻衄
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狀突處粘膜較薄,經常受氣流及塵埃的刺激,則粘膜干燥、糜爛易發生鼻衄,但有時鼻衄也可見于偏曲凹面。
6、容易繼發上呼吸道感染
鼻阻塞造成長期張口呼吸和鼻內炎性分泌物積蓄,使患者容易繼發上呼吸道感染。
溫馨提示
有鼻中隔偏曲,卻沒有鼻塞癥狀,是因為下鼻甲黏膜的調節功能尚處于代償期。因此,鼻中隔偏曲可以長期存在,但未必有鼻炎,可以暫時不手術。
但是,如果鼻中隔偏曲同時伴有鼻塞、鼻源性頭痛、反復鼻出血、膿性分泌物等癥狀,則常常需要接受手術。總之,某些鼻中隔偏曲可以不手術,但不是所有的鼻中隔偏曲都不需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