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聽起來好像是很嚴重的疾病,因此很多人會以為患上這種病就好像得了絕癥,其實可以不用有那么大的精神壓力,很多病在現在的發達社會已經有了治療的方法。要對現代的醫學技術有信心,也要對自己有信心。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癥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辨認出它。
一、臨床癥狀
本病以隱漸發病者居多,約占80%,最常見的癥狀是腰背痛,非典型者可以周圍關節炎開始。初發癥狀常為下腰、臀、髖部疼痛及活動不便(腰僵),陰天或勞累后加重,休息或遇熱減輕,其疼痛常因腰部扭轉、碰撞、咳嗽、噴嚏而加重,疼痛多在一側呈間斷性。以后隨著病變由腰椎向胸頸部脊椎發展,相應部位出現疼痛、活動受限。患者為減輕疼痛,無論站立或睡臥都喜采取脊柱前屈的姿勢,日久形成駝背畸形。少數病例病變自上而下,從頸椎向下延伸(Bechterew病)。
部分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現外周關節病變,以下肢大關節(膝、髖和踝居多)的非對稱性、少數或單關節的關節炎居多。外周關節病變以髖關節最常見,大多數為雙側,表現為局部疼痛,活動受限。部分年齡較小的患者,始發癥狀為單側或雙側的膝、踝關節腫痛,易和類風濕關節炎混淆。部分病人可出現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炎。表現為局部疼痛、壓痛和腫脹。
本病的全身表現輕微,少數重癥者有發熱、疲倦、消瘦、貧血或其他器官受累。20%的患者經常患有復發性虹膜炎,引起復發性眼痛及視力減退。約10%患者可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傳導障礙。IgA腎病和淀粉樣變性較少見。
二、臨床體征
(一)中軸關節
早期即可見到平腰(腰前凸減小或消失)及腰椎后伸受限;晚期腰前凸反向變為后凸、脊柱各方向活動均受到限制。如髖關節有內收或外展畸形,脊柱可發生側彎畸形。脊柱側彎時可見到弓弦征,即側彎活動時,凹側椎旁肌肉像弓弦一樣緊張。當患者整個脊柱發展成纖維性或骨性強直時,脊柱活動則完全喪失,腰背呈板狀固定,嚴重者呈駝背畸形。
(二)外周關節
早期受累關節腫脹、積液、局部皮膚發熱。晚期可見各種畸形,髖關節常出現屈曲攣縮、內收、外展或旋轉畸形、骨性強直;膝關節可見屈曲攣縮畸形。
(三)肌腱附著點病變
表現為胸肋關節、棘突、大轉子、坐骨結節、髂嵴,恥骨聯合和跟骨結節等處壓痛,這是本病早期特征性表現。晚期因骨質增生,可看到或觸及局部骨性粗大畸形。
在有類似病癥的時候就應該其實去醫院做正規的檢查,在確診以后才好及時對癥下藥。一般這種病在初期是不太好辨認出的,但是自身的變化大概自己是有感覺的,所以多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