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和紅胎記在皮膚的顏色上都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作為不太懂的父母來說是很難分辨的,這樣無形當中就縱容了血管瘤的發展,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昨日一早,郭女士與丈夫抱著剛滿87天的孩子慌慌張張的跑進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外科門診,掀開包裹孩子的毛毯,只見孩子頭上有一個鼓鼓囊囊的一個腫塊。郭女士著急地說:“孩子剛出生時頭頂就有一塊火柴頭大小的紅斑,我們都以為是一塊胎記,沒想到過了87天,這個小紅斑竟然變成了現在血紅血紅的大包,如今我們很擔心。”
9月19日,郭女士的孩子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的一家的醫院出生,出生時六斤六兩,檢查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兩天后順利出院。郭女士介紹,孩子出生之后最大的特點就是一頭又黑又密的頭發,無論是自己家里的親戚還是來串門的鄰居朋友對此都時非常驚訝。然而,正是這一頭濃密的黑發,掩蓋了孩子囟門邊兒上的一塊火柴頭大小的紅斑。
“在醫院的時候我們都沒有發現,回到家我愛人給孩子喂奶時才發現的,當時只有火柴頭大小,摸上去孩子也沒有什么反應,所以家里人就以為那是一塊胎記。”郭女士的丈夫說。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頭頂那塊小紅斑逐漸鼓了起來,也一天一天大了起來,到40天的時候,已經有成人的指甲大小,頂端還是那塊血紅血紅的斑。“我們有些擔心,因為胎記不可能長得鼓出來,但是摸上去的孩子還是沒有什么反應,不痛也不癢。”郭女士說,“正好40天的時候需要給孩子來接種疫苗,在鎮里的醫院,我問了一下醫生,當時醫生說是血管痣,需要到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來進行同位素治療,不過要等到孩子再大一些才能做,所以我們就一直沒有把它當回事。”
回家后沒有幾天,細心的郭女士就發現,孩子頭頂的那個“血管痣”是越來越大了。“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就是覺得平平的,好像是消下去了,但是到晚上的時候就又變大了,摁上去也是軟乎乎的。從接種完疫苗回來之后,這個包長得越來越快,幾乎是一天一個樣,比孩子長得都快,我們倆也被嚇壞了,可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等。”郭女士說。
在孩子出生87天的時候,原來火柴頭大小的紅斑已經長成大約直徑兩厘米的鼓包,頂端血紅血紅的,像是有血要流出來。郭女士說:“我實在不敢再等了,萬一這個包不小心破了,我們倆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當天租了一輛車帶著孩子到旗里的醫院的檢查,醫生當時就會告訴我們盡快帶孩子到大醫院治療,他們也沒有辦法。”因為擔心孩子發生意外,從旗里醫院檢查完后,郭女士夫婦帶著孩子的直奔長途汽車站。從烏拉特前旗到呼和浩特市全程有269公里,孩子因為暈車一路上哭鬧不停,越是哭得厲害頭上的包越大、越紅。夫妻倆一路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車上的乘客也變著法兒的逗孩子玩,可孩子還是哭個不停,并且開始吐奶,小臉也憋得通紅。
到了我市已是晚上8點左右,第二天一早夫妻倆就帶著孩子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外科門診。在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之后,兒外科主任醫師于海彬告訴他們,孩子頭頂的這個紅斑就是一個血管瘤。“血管瘤是血管痣的一種,是皮膚血管的良性腫瘤,在孩子出生時或出生后幾個月出現,會隨著孩子一起生長,但是有些血管瘤在孩子一定年齡的時候會自行消退。”于海彬說。于海彬介紹,像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手術來切除,也可以通過打針的方式來治療,或者是用激光來消除。“現在給孩子用同位素已經有些晚了,她的包已經長得很大,關鍵是同位素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將來貼同位素的皮膚就會死亡,上面也不可能再長頭發,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影響。”
最終,郭女士決定給孩子做激光治療,目前正在等待最佳的治療時機。
在此提醒各位準家長,紅胎記和血管瘤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時刻警惕血管瘤打著紅胎記的幌子在隱瞞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