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懷孕初期2-3個月內),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其發生的原因多數是由于孕婦在懷孕的最初三個月內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輻射、某些藥物的影響、缺乏營養以及某些遺傳因素,使胎兒的心臟發育異常。除個別小室間隔缺損在5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需手術治療。臨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紺以及發育不良等為主要表現。以下為各位家長介紹幾點關于先心病的科普知識
一、早發現、早治療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先心病理念的日益更新,許多先心病可以早期手術治療。因此及早發現可疑癥狀是關鍵,以便及時檢查,明確診斷,采取必要的措施。對以下幾種癥狀要引起注意:
1、嬰兒哭聲低微,聲音嘶啞。2、呼吸急促,吃奶無力。3、胃口小,生長發育不良。4、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多汗,劇烈活動或哭吵后唇周發紫。5、抵抗力弱,容易患感冒、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病,且患病后不易恢復。
近些年來,國內先心病診斷技術和外科技術發展很快,大多數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通過手術糾治的成功率已達95%以上。阜外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中心在國內始終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但是有些患兒因家長疏忽,延遲求醫,使病情已達晚期,或失去手術機會,或并發心肺功能不全,增加了手術危險性。為此,我們提醒家長:
(1)盡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明確心臟畸形性質、程度,決定手術合適的年齡,以免抱著“等大一點再治”的想法,延誤病情。
(2)對有心臟雜音但無癥狀的兒童,也不能疏忽大意,應定期進行檢查,包括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以了解心肺負荷的情況。必要時考慮手術以預防心內膜炎等并發癥。
(3)對于因年齡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術的患兒,要注意防止感冒,培養刷牙習慣,保持口腔衛生。發現蛀牙、扁桃體炎要積極治療。如有長期發熱不退,要及早到醫院就診,避免劇烈體育活動,以免加重心肺負擔。
二、少放任,勤護理
在配合大夫積極治療的同時,家長的悉心護理也很重要,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家庭中的護理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盡量讓孩子保持安靜,避免患兒哭鬧、情緒激動。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規律,嚴格禁止跑跳和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同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2、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較多,需保持皮膚清潔,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熱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換衣褲。多喂水,以保證足夠的水分。
3、患兒宜少食多餐,需保證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給予的飲食盡可能多樣化,易消化。有些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喂養比較困難,吸奶時往往易氣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嘔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時可用滴管滴入,以減輕患兒體力消耗。
4、保持大便能暢,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難時,過分用力會增加腹壓,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產生嚴重后果。如2~3天無大便,可用開塞露通便。
5、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體質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為多見。因此,居室內保持空氣流通,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逗留,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應隨天氣冷暖及時增減衣服,密切注意預防感冒。一旦患兒出現感染時,應積極控制感染。
6、定期去醫院門診隨訪,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尤其是強心、利尿藥,由于其藥理特性,必須絕對控制劑量,按時、按療程服用,以確保療效。
7、經手術治療的先心病患兒,術后3個月內要加強護理。注意飲食營養,出入量平衡;保暖,防止著涼。安慰和鼓勵大齡患兒,以防背上思想包袱;同時注意患兒的睡眠、休息,使其順利度過術后的恢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