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斜視的,首先是針對弱視,以促使兩眼良好的視力發育,其次為矯正偏斜的眼位。斜視的治療方法包括:戴眼鏡、戴眼罩遮蓋、眼視軸矯正訓練、眼肌手術或上述方法的綜合使用。戴眼罩是治療斜視所引起的弱視。視軸矯正乃利用儀器加強眼球運動。眼肌手術則包括放松或縮短一眼或兩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條或多條眼肌。輕度斜視可以戴棱鏡眼鏡來矯治。
一、中醫治療
針灸治療斜視(目偏視)。近年用梅花針按辨證分型叩刺治療,取得較好的經驗。此外,用電針、頭針、穴位貼敷、穴位注射、磁電療法以及傳統的隔核桃殼灸等,都有一定療效。
二、皮膚針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據證型酌加。在具體選穴時,則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進視力,配穴之內關必加;第二階段是在上述基礎上糾正斜視,則百會或肝俞、膽俞每次必加;第三階段為鞏固階段,則均酌取最后一組配穴。
采用普通皮膚針或電梅花針叩刺。如為電梅花針,則將特制的電梅針針具接通晶體管治療儀,用直流電,電壓9伏,電流以強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為度。然后在每一穴區之0。5~1。5厘米直徑內作均勻叩打,計20~50下。胸腰椎兩側,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膚針,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彈刺,力量以中等強度為宜,至局部出現明顯潮紅為度。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停針半月后,繼續下一療程。患者在治療期間堅持自我按摩兩側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本法主要用于治療共同性斜視,對象以20歲下的青少年為宜。
三、手術治療
分為保守方法和手術,要根據具體情況經正規醫院專科醫生檢查確定。斜視治療的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斜視手術不僅為了矯正眼位、改善外觀,更重要的是建立雙眼視功能。手術時機以7歲前為最佳。當兒童視覺發育終止(約7歲至10歲)后,手術僅能改善患兒外觀,雙眼視功能將很難提高。
四、按摩矯正斜視
(1)患兒坐或仰臥,家長以拇指搭腹從印堂穴開始,先沿一側眼周輕輕揉動1~3分鐘。然后如法操作另一側。
(2)以食指和中指指端,同時置于雙側睛明穴上,非順時針旋轉,反復操作1分鐘。
(3)以兩手拇指指腹,同時按揉雙側魚腰穴1分鐘。
(4)以兩手中指指腹,同時按揉雙側太陽穴1分鐘。
(5)以兩手食指指腹,同時按揉雙側四白穴1分鐘。
(6)拿捏合谷穴15~30次。
(7)患兒仰臥雙眼閉合,家長以兩手拇指橈側面從睛明穴開始,向太陽穴輕抹50次。操作時不要觸及眼。
(8)患兒俯臥,家長以指按揉肝俞、腎俞穴各1分鐘。
溫馨提示:目前斜視手術作為一項眼科常規手術,方法成熟,成功率達90%以上,主要是對附著在眼球表面的眼外肌施行手術,不進入眼球內部,一般對視力沒有明顯影響。年幼患兒接受手術時需全身麻醉,但不會影響其智力和發育。值得注意的是:手術后眼位的矯正,僅僅是治療的第一步,手術后立體視和弱視的訓練是不可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