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醫院心臟中心小兒心內科病房人滿為患,每天都要進行五六臺甚至七臺手術,病人排隊預約住院已經排到一個月以后。該院心臟中心小兒內科主任李小梅教授做一些簡單介紹,以使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特別提示:假期假日一定要孩子休閑。
什么樣的情形屬心律失常
在臨床上,小兒家長甚至有些醫生,可能會遇到以下幾個誤區:
(1)僅憑一次聽診或心電圖,即診斷“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 常有家長咨詢,主訴很簡單:“我孩子心動過速。”孩子年齡越小心跳較成人越快,心率也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通常需要結合心電圖,特別重要的是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來綜合評價。
(2)聽診“心律不齊” 有時體檢或就醫時被告之“心律不齊”,家長經常很緊張。心律不齊只是個泛泛的名詞,如可能與呼吸有關的竇性心律不齊,是正常生理現象。其他常見的有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等,僅憑聽診有時較難鑒別,需進一步做心電圖檢查。
(3)陣發性心動過速,發病期間聽診或心電圖檢查正常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時心率非常快,可達160~300次/分,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有的患兒可能僅持續數分鐘,體表心電圖甚至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都難以捕獲。這類患兒發病時家長不能慌張,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測量發病時的心率,可為醫生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和診斷依據。
哪些心律失常需要治療
1.竇性心動過速
竇性心動過速通常是生理性的,不需治療,但需排除作為某些疾病的伴隨癥狀,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肌炎等。
2.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包括預激綜合征、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以及在小兒少見的心房纖顫。多數情況下,醫生可通過心電圖做出診斷。
3.房性心動過速
約占室上性心動過速的6%~10%。輕癥者房速短陣發作,重者可持續數年發作不間斷,引起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部分患兒經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可痊愈,但有約40%的房速患兒治療困難,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選擇射頻消融治療。
4.室性早搏
多數預后良好。偶發早搏的患兒多沒有明顯癥狀,常在體格檢查或做心電圖時才被發現。長期頻發的早搏,可能導致左心室擴大和心功能不全,可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或射頻消融治療。
小兒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特點是心跳突然加速,心率高達每分鐘200~300次。如果反復發作,長時間會造成心臟擴大,心功能下降,除射頻消融術外,無其它根治方法。我國兒科心律失常領域治療起步相對較晚,小兒具有血管細、心臟小等特點,為嬰幼兒實施射頻消融術難度高、風險大,因此需要慎重選擇。對于3歲以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兒,盡量先采取藥物治療;3歲~14歲是兒童射頻消融術的最佳時機。
心肌炎是小兒常見病
胸悶、長出氣是心肌炎嗎 家長以“胸悶、長出氣”為主訴帶患兒來就診并不少見。胸悶、長出氣可以作為心肌炎的伴隨癥狀。但更多見為“心因性(功能性改變)”,這類孩子常有性格偏差,如小心眼、喜生悶氣、爭強好勝、內向等。
早搏(期前收縮) 早搏是兒科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多數患兒經全面、系統檢查未發現有器質性心臟病變的證據,最后診斷為單純性早搏。在此特別強調不能僅以早搏存在作為心肌炎的診斷證據。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在小兒較多見,易誤診為心肌炎。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多為先天心臟傳導系統發育異常所致,有經驗的醫生可經心電圖加以鑒別。部分心動過速發作后心電圖ST-T波改變,心肌酶異常,不能作為診斷心肌炎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