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是老百姓對各種聽力減退的俗稱,醫學上將其統稱為聽力損失。引起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聽力損失的性質也分為多種,其中感音神經性聾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聽力損失類型。
專家說:導致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常見原因有接觸噪聲、使用耳毒性藥物、突發性耳聾、梅尼埃病、遺傳性耳聾、聽神經瘤或其他蝸后性原因引起的聽力損失。聽力損失不可避免地導致兒童言語發育的遲滯,進而影響心理、行為、智力等各方面的正常發育。隨著我國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的日益推廣,越來越多的聽障兒童能夠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在臨床醫生、聽力學家、康復老師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下,聽障兒童能夠重獲聽覺言語能力,盡早融入主流社會。
專家特別指出,對聽障兒童進行早期聽覺干預,才能使聽障兒童的言語發育受到盡可能小的影響。早期干預可以使聽障兒童重獲聽力,進一步使其言語感知能力的發育接近甚至達到正常兒童的發育水平。對于傳導性聽力損失的兒童,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等方式改善聽力狀況;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兒童無法通過藥物、手術獲得聽力的改善,需要選配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來重拾聽力。聽力損失兒童需要根據聽力損失的程度來選擇助聽裝置。輕度和中重度者可選配助聽器,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且選配大功率助聽器無效的兒童需要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兒童在使用助聽裝置之后,也需要接受一定時期的聽覺言語康復訓練,才能逐漸獲得聆聽技巧,適應助聽裝置,有效地學習言語,接近或達到正常兒童的聽覺言語發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