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常見的治療誤區有哪些?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是指從出生后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接下來為您詳解小兒腦癱常見的治療誤區有哪些?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是指從出生后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
1、漏診誤診多
由于多種原因,漏診、誤診現象在腦癱的治療中屢見不鮮,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被誤診為缺鈣。因為發育遲緩、肢體不能負重、姿勢異常等這些癥狀很容易跟缺鈣混淆,所以有70%的腦癱患兒早期被誤診為缺鈣。
一些神經系統疾病、遺傳代謝疾病,如脊肌萎縮癥、先天性及營養不良、脂肪代謝異常等,早期都表現為運動障礙、發育落后,容易被誤診為腦癱。
2、發現晚,就診遲
一些發現晚就診遲的情況在基層和農村比較多。由于基層醫生對腦癱的認識不夠,對出生后異常、有腦損傷的患兒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患兒錯過治療時機,而一些家長對于孩子的語言、智力以及肢體功能障礙抱僥幸心理,認為是正常的發育遲緩,等年齡大點就好了,這往往導致孩子五六歲才就診,這個時候再進行矯正就困難多了。
3、6個月內的嬰兒不應診斷為腦癱
腦癱是指一組持續存在的導致活動受限的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癥候群,腦損傷是持續存在的,運動和姿勢異常也是持續存在的,如此才能診斷為腦癱。而新生患兒處在生長發育早期,腦損傷可能會得到好轉,癥狀也可能會消失,這些都屬于不確定因素,因此,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內的嬰兒不診斷為腦癱。
溫馨提示:關于小兒腦癱常見的治療誤區有哪些,小編就為您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要重視哦,最后,小編還提醒大家,腦癱發作之后會給孩子的正常發育和正常生活帶來不少困擾,因此注意重視做好腦癱的相關治療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祝您家孩子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