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顱內感染會引發很多其他并發癥出現,小兒癲癇就是其中一種,這對于患者的健康威脅很大,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該疾病的的治療方法。
治療
癲癇的治療目的是控制癲癇發作、改善患兒生活質量、防止各種并發癥。
原則
①指導家長、學校及患兒對癲癇有正確認識,明確長期規律治療的重要性,應堅持到醫療單位定期隨訪,安排正常合理的學習及生活規律,避免各種可能誘發癲痛發作的因素;
②病因治療;
③抗癲麻藥物或手術治療。
1.控制癲癇發作
(1)抗癲癇藥物治療
至今為止,抗癲癇藥物的應用仍然是控制癲癇發作的主要的、最佳的方法。抗癲癇藥物治療的原則是早期治療、依型選藥、盡量單藥、給藥規律、療程要長、停藥要慢。
1)盡量早期治療
原則上一旦診斷成立就應開始治療。臨床上遇到:
①典型發作兩次后;
②雖然發作不典型但已多次發作,其他處理無效;
③雖然以往發作不確定,但有癲癇持續狀態發作史,則要開始抗癲癇藥物治療。
2)根據發作類型選藥抗癲癇藥物種類很多
須根據不同類型適當選用。其次還要考慮當地藥源、病人經濟承受能力。
3)盡量單藥治療
治療先由一種抗癲癇藥物開始。兩種藥物同時使用可相互競爭與血漿蛋白的結合,也可能通過影響肝微粒體羥化酶的活性,干擾藥物代謝,從而改變原來的血藥濃度。臨床上當一種藥物已達到治療血濃度仍不能控制發作時,可加用第二種抗癲癇藥,當第二種藥物達到治療血濃度并取得效果時,要逐漸撤除第一種藥。混合型發作及頑固難治性癲癇常需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癲癇藥治療。
4)給藥要規律
治療從小的“有效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以達到臨床控制發作。治療過程中,要根據藥代學特點、發作情況及患兒用藥接受情況制定可行的給藥方案,并且規律執行。為避免血藥濃度波動太大,兩次服藥的間隔時問必須等于或小于半衰期。最終治療劑量還需考慮個體差異,結合血藥濃度來確定。
5)療程要長,停藥要慢
療程過短、停藥過快容易導致復發。一般主張在發作控制后繼續用藥2~4年,然后經過1~2年的減藥過程,最后停藥。若停藥正值青春期,最好延長用藥至青春期后,再逐漸減藥至停藥。
6)幾種新的抗癲癇藥
①拉莫三嗪(lamotrigin)商品名:利必通(Lamital),屬于葉酸拮抗劑,通過抑制突觸前膜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的釋放,抑制鈉通道的開放,從而穩定過度興奮的神經元膜。劑量與血藥濃度呈直線相關。半衰期約為29小時,無自身誘導作用,也不抑制肝酶系統。可用于單純部分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全身強直-陣攣發作、肌陣攣發作等,也可用于治療Lennox-Gastaut綜合征。本藥副作用較少,初始劑量過大,容易發生皮疹,治療時逐漸加量至維持量可減少發生皮疹的機會。
②加巴噴丁(gabapentin)甲基環己烷乙酸,為GABA三維結構類似物,口服吸收好,半衰期5~7小時,無酶誘導作用,與常用抗癲癇藥合用時無相互影響,多用于聯合治療。主要用于治療強直一陣攣發作、頑固性部分性發作及失神發作。治療劑量為10~30mg/(kg·d)。副作用有困倦、頭暈、共濟失調等,多發于治療之初,發生率約5%~13%。